临沂兰山太保林(下):孝友格天历久弥新(一) |
||||
话说“太保林”其名渊源,王氏家族中仅王祥一人官至太保。王祥、王览居住的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即今天白沙埠孝友村。王祥,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汉末、魏、晋三朝元老重臣,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名声很大。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赐予“孝友格天”匾额,从此改南仁里为孝友村;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南巡时,将王祥、王览兄弟题入“五贤祠”,与诸葛亮、颜杲卿、颜真聊并庙祭祀,并且立有乾隆皇帝的御碑手书:“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于捐躯颜杲、真。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此外,在中国传统二十四孝中,王祥、王览兄弟独树一帜,其最大特色是把王祥之孝和王览之友联系起来。孝友村,有“卧冰求鲤”、“风雨守柰”、“黄雀入帷”等事迹,作为非物质文物遗产传承,表现了一种传统孝亲美德和兄弟友谊之情,这对今天提倡优秀人文道德风尚和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现实意义。 临沂白沙埠孝友祠 孝友渊源:家学传承独善其身 按照琅琊王氏族谱,由王子晋到王祥、王览兄弟,共传承31世。被列入二十四孝中的王祥、王览,独树一帜,其最大特色是把王祥之孝与王览之友联系起来。正如王祥在家训中所说:“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在传统的二十四孝中,仅此一例。 作为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曾祖一辈,王祥、王览的兄弟友谊包容在孝文化之中,这是琅琊王氏以孝闻名的一大特点。“孝河凝冰”作为“琅琊八景”之一,是以“卧冰求鲤”的王祥故事为缘起,从而名扬天下,并与“沂水拖蓝”、“苍山叠翠”等一起形成一大景观,体现了一种地域文化特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了传统,就失去了民族之根。过去,在王祥、王览故里孝友村,有“卧冰碑”、“守柰碑”以及明世宗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南巡山东临沂时钦赐匾额“孝友格天”(由此改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为孝友村),表现了一种文化的发展、衍变和延续。 要谈孝友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家学传承,首先就要解释“孝天格天”四字含义。王氏族裔、山东省民族文化学会会长王晓家认为,所谓“孝友格天”,即以“孝敬父母”和“兄弟友谊”为家庭伦理道德准则,表现得感天动地,启示后人。 “孝友格天”的匾额,过去一直在琅琊临沂都乡南仁里即今孝友村王氏祠堂内。十年文革动乱,文物遭殃,匾额被毁。 历史上,明人张岱《夜航船·人物部·名臣》记载,二十四孝中的人物是:“大舜耕田,汉文尝药,曾参啮指,闵损推车,子路负米,董永卖身,郯子鹿乳,江革行佣,陆绩怀橘,山南乳姑,吴猛饱蚊,王祥卧冰,郭巨埋儿,杨香搤虎,寿昌寻母,黔娄尝粪,老莱戏彩,蔡顺拾椹,黄香扇枕,姜诗跃鲤,王褒泣墓,丁兰刻母,孟宗泣竹,庭坚涤皿。” 在这24位孝子中,有9位属于山东人。过去,还有《二十四孝》一书和《二十四孝图》人物谱,谱中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和绘画。王晓家说:“《二十四孝》一书不著撰人,据说为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之弟郭守正所编。”在封建社会里,“孝于家”才能“忠于国”。,按照儒家的传统道德标准解释,即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用现代语释义就是:认识事物,才能明白道理;明白道理,才能诚心诚意;诚心诚意,才能作风正派;作风正派,才能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管理家庭;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才能统一天下。这也就是《礼记》所说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随之而来的国家“大一统”的政治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