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沂古今 >> 文章内容

临沂蒙阴垛庄镇:红色望族燕翼堂

[日期:2016-01-08]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54[字体: ]

临沂蒙阴垛庄镇:红色望族燕翼堂

 

  “燕翼堂”名声在外

  蒙阴县垛庄镇位于蒙阴、费县和沂南三县交界。处于南北陆路交通要道,历朝官府都在此设有驿站,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宋朝大将孟良曾屯兵于此。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自清朝开始,垛庄的刘家就成为鲁南一带远近闻名的大户,堂号“燕翼堂”,他们历经几代人建设的“燕翼堂八卦宅”更是名声在外。

  “燕翼堂”,曾是蒙阴县垛庄镇垛庄村刘姓大地方的堂号,喻义是展翅高飞,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御赐。“燕翼堂”鼎盛时期有土地5800亩,山林上千亩,另有酱园、酒店、油坊、百货等店铺,并在上海、济南等地设有商号。雇佣长工80余人,看家兵丁15人,长短枪20余支,办小学1处(有初、高级两个班),在沂蒙山区可谓首屈一指。

  据有关记载,燕翼堂依山傍河而建,座北朝南、背靠孟良崮、南接蒙河,地势高爽,选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论,整个村落按《易经》阴“坎”阳“呈”二气统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风水理论选址布局。“燕翼堂”庄园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用坚固石料层层铺就,由160间仿古房屋组成,炮楼8个,里面可驻一个步兵团,宛如一座硕大城堡。庄园向外辐射八条街巷,把整个庄园分割成均等的八块,街巷相通,巷巷相连,使庄园形成八街九巷,这就是九宫内八卦。经刘氏家族几代人百多年地不断建设和完善,造就了这个建筑形式别致,色调古朴,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八卦宅。据说院内的仿古建筑、街道宽窄统一,并全部用条石铺成,不熟悉八卦宅构造的陌生人入内,往往迷失道路而不能走出去。

  叔侄俩加入抗战队伍

  燕翼堂刘氏家庭不仅以资产显赫于世,而且更以开明著称。沂蒙抗日根据地开创之初,“燕翼堂”担负起了八路军驻垛庄一带部队、工作人员等的后勤供应,肖华将军曾带领一一五师东进支队驻在“燕翼堂”。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和八路军四支队进入沂蒙山区领导抗战。“燕翼堂”当家人刘云浦立志救国,号召家人以刘晓浦、刘一梦叔侄二人为榜样,坚定地跟共产党走。在其带领下,全家上下齐动员,竭尽全力抗战,先后有26人参加革命工作,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刘晓浦,原名刘昱厚,又名小浦、刘太和、石玉河,1903年生,兄弟排行第四,故名“四少爷”。中学毕业后,1920年考入江苏南通纺织专科学校,因在校从事进步活动,被校方开除,192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所办的上海大学社会系学习。

  和刘晓浦关系最密切的,是其三哥的儿子刘一梦。刘一梦原名增溶,又号大觉,1905年生,幼年丧父,临沂五中毕业后,考入济南商业专科学校,不久又考取南京东南大学。相近的年龄,国家、民族的不幸,“五四”爱国运动的影响,使学生时代的叔侄俩便有着强烈的民主革命思想。刘晓浦于1922年由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刘一梦也紧随其后转入该校,并在该校入党。二人在上海大学期间,直接受陈望道、邓中夏、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的教诲和影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五卅”惨案后,他们和上海大学的同学一起,受学校党组织的派遣,深入到工厂、学校,发动工人和学生,声讨英、日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组织救济受难同胞。通过学习和实践,他俩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开始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革命生涯。

  落虎口慷慨就义

  刘晓浦、刘一梦假期曾回到原籍,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对其家庭成员和垛庄一带的亲友、邻居都有很大影响。他们传播的共产主义思想火花,为后来沂蒙山区的革命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24年暑假,刘一梦的言行被沂水县国民党政府察觉,便派两个警察持传票到垛庄去抓他。两个警察虽然奉命抓人,但不知刘一梦就是“燕翼堂”的“公子”。这时刘一梦的大伯父在地方上担任社长,两警察就先去见刘一梦的伯父并说明来意。刘一梦的伯父一听,便把他们让进客厅,热情地招待了一番,说明当地并无此人,临走时又给了他们一些“路费”,刘一梦因此躲过了敌人的抓捕。

  刘晓浦毕业后,在南方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曾任江苏省委组织部长。1929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遭到严重破坏,党中央派刘晓浦任山东省委执行委员兼技术书记。在白色恐怖下,刘晓浦不畏艰险,四处奔走,设法营救被捕同志。7月,因叛徒出卖,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刘晓浦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顽强斗争。其二兄刘云浦变卖土地、家产,携巨款去济南设法营救。他对二哥说:“你不要花钱救我了,要出狱先得自首,要我自首是绝对办不到的,我和他们(指国民党****派)是死对头!”

  刘一梦在上海大学被迫停办后便加入了革命文艺战线。1927年冬,蒋光慈、钱杏村等在上海创办了革命文学团体“太阳社”,刘一梦是该社主要成员及党的负责人之一。他经常以“一梦”、“大觉”为笔名发表文章,抨击当时的黑暗统治。他的短篇小说集《失业以后》描绘了工农群众在旧社会受压迫、被剥削的非人生活及其反抗斗争,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鲁迅先后在《我们要批评家》一文中写道:“这两年中,虽然没有极出色的创作,然而据我所见,印成本子的,如……刘一梦的《失业以后》总还是优秀之作。”

  1928年秋,刘一梦由中共中央派往共青团山东省委工作。为了广泛接近下层民众,便于进行革命的宣传组织工作,他脱下长衫,在济南、青岛的工厂做过工,在饭馆当过跑堂,在大街上拉过人力车。为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团省委利用《济南日报》星期副刊,办了个名叫《晓风》的周刊,刘一梦担任周刊的主笔。《晓风》周刊成为团省委的战斗号角,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很大。1929年4月,刘一梦被叛徒出卖不幸在济南被捕。在狱中,敌人重刑逼供,妄想从刘一梦口中得知党、团员名单。刘一梦守口如瓶,宁死不屈。他对敌人说:“你们看太阳是哪边出来的?”

  自刘晓浦和刘一梦被捕入狱后,党组织和他们的家庭曾多方设法营救,但终未获得成功。

  1931年初,蒋介石在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又拼凑兵力组织第二次“围剿”,同时颁布了所谓《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在全国制造反革命恐怖。同年4月5日凌晨,刘晓浦、刘一梦与邓恩铭等22名中共山东党组织的主要干部,被国民党****军阀韩复榘杀害于济南纬八路刑场,史称济南“四五”惨案,英勇就义的烈士为“四五”烈士。当时,刘晓浦年仅28岁,刘一梦仅26岁。

  为抗日,“燕翼堂”拆除八卦宅

  刘晓浦、刘一梦就义后,他们的亲属刘云浦赶赴济南,买了两口棺材,收殓后运回家乡在桑行子柩葬。刘云浦含着悲愤的眼泪,在坟前发誓:“共产党不取得胜利,我决不正式出殡!”

  1938年5月,八路军解放了这片土地,山东纵队四支队经理部主任马馥塘、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先后代表部队和省委慰问了烈士家属。当地驻军及广大群众为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燕翼堂”家长刘云浦深明大义,教育全家以刘晓浦叔侄为榜样,积极拥护共产党的主张,曾一次捐献长短枪40余支,成立了垛庄独立营。

  此后,刘氏家族中先后有26名青年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其中不少人加入了共产党,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1939年,刘家一次卖地300余亩,购枪100余支,支援了抗日武装。同时还抚养了一批烈士遗孤和革命干部的子女。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为了抗战,“燕翼堂”的主人还主动拆除了他们辛苦建造起来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八卦宅。事情的起因是:日伪军多次占据垛庄,以“燕翼堂”八卦宅为依托易守难攻。我军多次攻打,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因此,经有关部队首长提议,“燕翼堂”的主人便拆除了这所宅院。为了革命,“燕翼堂”不仅献出了亲人年轻的生命,还献出了赖以安身的土地、财产和住所!

  “燕翼堂”这座具有浓郁民族文化韵味的建筑群,虽被拆除,现在仅能寻觅到它的断石残瓦,但它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丰碑。新中国诞生后,这一遗址成为垛庄镇党委、政府的驻地。其中“燕翼堂”四位烈士的遗骨也于1993年10月迁居孟良崮烈士陵园,长眠于苍松翠柏之中。1999年,“燕翼堂”旧址被蒙阴县委、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琅琊网  编辑:张妍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