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纹石碑:残存碎块定格历史
王东山曾有7年私塾求学经历,虽已年迈,圆溜溜的双眼仍炯炯有神,听力似有下降,旁人攀谈时,王东山总是竖起耳朵静听,值得称道的是老人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这几年,王东山一直住在孝友祠内,与王孝俊一同悉心研究王祥、王览文化,搜集孝友祠过往记忆,整理撰写王氏家谱、家族文化。
谈及现如今保存的5块石碑,王东山顺口说道:晋元公王祥卧冰处,晋元公王祥守柰处,祭元公贞公文、万历年间谒王祥卧冰处,记载碑。其中,晋元公王祥卧冰处原址在孝友祠对过孝河畔,晋元公王祥守柰处原在祠堂屋后,祭元公贞公文在祠堂东侧月台上,这3块石碑均为嘉靖皇帝所书。如今,5块石碑均被并排竖立于孝友祠庭院西侧,破碎的石碑用水泥重新粘黏固定,碑上的裂纹仿佛诉说着孝友祠千年传代记忆。碑文大都已模糊不清,有的文样已缺失,但这却丝毫不影响熟知往昔岁月的王氏后裔。
王孝俊整理所得现存的5块石碑,其中“万历年间谒王祥卧冰处”碑文为:不见卧冰人,来问卧冰里。互寒河已冰,不冻尺有咫。只此咫尺间,当年双跃鲤。鲤跃冰永消,还如初卧起。嗟哉孝子身,所卧岂能几。河伯太多情,标其乃而耳。世称孝感河,孰策有源理。留为人子模,终天观此水。李维?(碑文残缺,难以识别立碑者全名)万历季冬谷旦。
“记载碑”记有王氏土地家产,碑文为:“孝友祠瞻庙地祭田地护林地坐落条段数目逐一开列后勒石以志不朽。计开洗砚池在郡城右军祠前周围一段五亩瞻庙地、庙后南北地一段二亩,河南淮东西地一段六亩,东庄后东西一段六亩,朱盘村西北湖南北地一段四亩、又南北地一段四亩、路北南北地一段四亩、又一段八亩、又东西地一段二亩五分,祭田地坐落泥沱湖台周围一段二顷四十亩,又林地坐落八字山前周围一段四十亩、坟墓八塚。”
老学究王东山如此理解:“5块碑文,5段历史,知史需有襟怀,认识的襟怀、感知的襟怀、学习的襟怀,如此方可鉴未来。”孝友祠内,王东山住的偏房书桌上摆着数本毛笔手书文卷,文卷上详实地记载有王氏一脉家谱、家族文化等信息。家谱中有载,王祥有5个儿子:王肇、王夏、王馥、王烈、王芬。“王肇官至始平太守,他的儿子王俊,太子舍人,封永世侯;王俊的儿子王遐,郁林太守。王夏早年过世,王馥接替其爵位,咸宁初(275年)拜上洛太守,他的儿子王根嗣,为散骑郎。”王东山说:王烈、王芬幼年时就特别聪慧,深得王祥喜爱,但是,二人同时过世,去世前,王烈打算埋葬在故乡,王芬却打算留葬在京都洛阳,于是有了王祥一番话语:“不忘故乡,仁也;不恋本土,达也。唯仁与达,吾二子有焉。”
泰始五年(269年),王祥病逝,时年84岁。临终前,王祥告诫子孙:“生之有死,自然之理”,死后不要张扬,丧事从简。并遗有5条立身之本的明令:“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而这些,据说此前的石碑上也有记载,如今,已不曾从破碎的石碑中找到文字记述的痕迹,只留存于王氏健在的后裔记忆中。
王东山整理的王氏家谱中,自王祥、王览为王氏第一世延续记载。“王氏从第五十世起,家谱循环延续‘孝、友、家、声、远、国、恩、世、泽、长、克、成、道、德、立、荣、华、福、寿、昌’这20字。”第五十一世后裔,77岁的孝友村村民王友礼说,此前王氏家谱无法研究得知其遵循怎样的规律。清代进士王京喜(音译)进翰林院供职,特意为孝友村编此20字循环延续家谱,从王氏第五十世开始轮续。“延续使用的新家谱辉映着残存的石碑碎块,知史鉴未来,孝、友文化的魂借家谱延续。”
王祥孝行:德行操守砥砺风节
王祥(185—269年),三国魏、西晋大臣,系西汉谏议大夫王吉后代,王祥的祖父王仁,仕东汉为青州刺史,父亲王融为王仁第四子。王友礼说:“王祥是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薛氏早逝,父亲王融续娶了朱氏。”《晋书·王祥传》载: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祥愈恭谨。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晋人干宝《搜神记》云:王祥之母有疾,思食鲜鱼,时天寒地冻,捕鱼困难,王祥至河上,欲解衣剖冰求之,冰忽自解,有两鲤鱼跃出,持之以归。后母又想食黄雀肉,有黄雀数十只飞入王祥帷幕,他做熟供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称:王祥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以上,王祥以“卧冰求鲤”、“黄雀入幕”、“风雨守柰”三大孝例闻名于世。王孝俊说,元明之际的郭居敬编成了《二十四孝》一书,王祥就名列其中,使王祥的孝名传播得更为广泛。王祥异母弟王览以友于兄弟闻名,其曾孙王羲之系蜚声海内外的“书圣”。如今的孝友村,谈及王祥,村里人都能详熟地说出其中的故事,不同的表述背后,故事内容相同。“孝友村以孝著称,以孝安身立命,村里找不到子女不孝敬长辈的例子。孝文化扎根到大伙脑袋里足有千多年。”
关于王祥的故事并未就此截止,王氏第五十世后裔,85岁的孝友村王孝仁说,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祥带着继母朱氏和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到庐江避难,在庐江隐居了20多年。220—226年,王祥的继母朱氏去世后,王祥受徐州刺史吕虔邀请,任徐州别驾从事史,负责处理州中的民政事务。当时,徐州境内寇盗特别多,王祥率领士兵屡次讨伐,使得州界清净。为此,有乡民编撰有歌谣表赞王祥,后来,歌谣传到了孝友村,“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魏正元元年(254年),魏高贵乡公曹髦登上帝位,王祥因为参与巩固新朝代社稷的功劳,被册封为关内侯。此后,司马氏代魏建立了西晋,进封王祥为雎陵公。当时,因为王祥年龄比较大,一再要求辞官,司马炎同意王祥以雎陵公身份养老。朝中每次遇到大事,都会派人去征询意见。“老王家第一世的闪亮记忆,老祖宗的为人、处事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孝友祠,“风霜千年的古宅院”,漫步其中,暗藏于青砖、木梁、月台、石碑中的书香,沁人心扉,如涌泉般向外传递着关于王祥、王览的孝友故事,源远流长,历代共享!
孝河气脉:孝友德行承载千年
孝友村孝友祠堂前,一条东西流向蜿转数里的河道穿镇而过,它不是一条普通的河,承载着中国千余年优良传统品德,它就是王祥“卧冰求鲤”故事的发生地:孝河。“孝河流淌着王祥缔造的孝文化,也印证了王览友爱的品质。”为此,有村民称孝河为孝感河亦或孝友河。
孝河盛产藕、蒲、菱、鲤,这四宝中尤以白莲藕最为出名,与沙沟芋头、塘崖大米并称临沂三大土特产,素有“沙沟芋头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满口”的美誉。走进孝河,聆听历史的声音,追溯记忆能延伸的深处。
蜿蜒河道:朝云暮雨岁月浇注
站在孝友祠石台上瞭望孝河,波光荡漾,蜿蜒绕于孝友村。“60年前,河道宽足有60米,河底泥质肥沃,水质清澈。”王孝仁说,孝河上游是桃花岭,岭上有泉水常年涓流不断,下游是万花楼村,河道上下绵延5里路。对此,《临沂县志》另有记载:孝河发源于茶山南麓之桃花岭,东南流经孝友村,至诸葛村汇入沂河。
孝友村健在的第五十世后裔清晰地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孝河,孝河地洼,雨天,河道两侧农户家饲养的鸡鸭鹅粪便顺着阳沟冲刷到孝河里,日积月累,孝河河底淤泥深厚,呈黑紫色。虽然如此,河水却清澈甜润,下地干活的农户捧起一掌河水一饮而尽,清凉解渴!河道里生长有蒲苇、芦苇、白莲藕、红莲藕、茭白、菱角、鲤鱼等。蒲苇都被村里人采了手工编织蒲扇,芦苇则被用于编织草席子。每年8月份,菱角成熟时,村里人便坐在大木盆里,用自制木板拨弄河水前行,采集菱角。王友礼说:“一条河,暂且撇开‘卧冰求鲤’的故事不说,留给每一代人的记忆,依然丰富多彩。”
孝河的荷叶表面呈深绿色,全缘呈现波状,叶柄圆柱形,密集生长有倒刺。“莲花有粉、白、深红等各种颜色,每年6月到9月花期,晨开暮闭。孝河莲花飘香四溢,远望孝河,如诗如画。”老私塾王东山不惜言语修饰此前孝河景象。
孝河莲藕肥、细、脆、嫩,与其它莲藕相比,节短肥大,表皮润滑有光泽,脆甜适口,生吃或者熟吃都行。“能上菜谱的就有60多种,非一般河藕、塘藕可以相比。”莲藕的叶子、莲子做成“荷叶粥”、“莲子羹”,堪称美味佳肴,入口润滑。“此外,孝河的白莲藕还能入药,孝河出产的藕含有大量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以收涩止血,凉血化淤。”
至今,孝友村有人制作的藕粉独具特点。选择节粗、新鲜且淀粉含量高的莲藕,洗净切成藕蒂,用蒜臼子捣碎成浆状,然后把藕浆装到纱布袋里,用清水冲洗藕渣,一直洗到藕渣里的藕浆干净为止。将冲洗出的渣沉淀出去,中层的粉浆再加水搅拌再沉淀。如此反复一两次,漂洗后沉淀的藕粉用细纱布包好,沥干12小时,将藕粉掰成粉团,在阳光下晾晒一两个小时,再用竹片削成薄片即可。
藕脯,选择肉质白嫩,根头粗壮的鲜藕,切掉藕蒂,用水清洗干净。把藕放到锅里用清水煮沸,煮到藕稍微软时,拿筷子看是否能轻轻刮掉藕皮,轻刮去皮时便可以出锅。出锅的藕放到冷水中浸泡,冷却后用竹签刮去藕的外层皮质,切成1厘米厚度的藕片。最主要的一步是,将切好的藕片放在淘米水或者米汤中浸泡7天。再把藕片放在清水中48小时,每隔6个小时左右换一次水。浸泡后的藕片再放到蜜罐里,加入冷糖水密渍。如是,制作出的藕脯甘甜清脆。
此外,如“八宝酿藕”、“炸藕盒”、“香麻藕片”、“莲藕排骨汤”、“糯米藕”、“清香藕饼”等以藕为料,炒、炖、炸、蒸等不同形式能制作出一道道以藕为主的菜肴。“每种藕肴都有其讲究。孝友村以孝河为邻,以莲藕为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血压、肝病、食欲不振等现象。
清咸丰年间,孝河白莲藕被钦定为御膳贡品。有趣的是,孝河藕与别处不同,不但清脆爽口,鲜美异常,而且藕比别处的多出一孔,为9个孔眼,传说这是王祥的孝心所化,多出来的这一个“孔”便是“孝心”。
2002年6月,孝河白莲藕被临沂市农业局评定为“优质农产品”,并注册“孝河”牌商标。2009年,白沙埠镇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莲藕之乡”荣誉称号,“孝河”牌白莲藕被授予“中国知名品牌”。
身为孝友村老寿星的王东山,对孝河变迁有近百年的见证经历。“孝河出产的莲藕价格比其他地方高出很多。”利益的驱使,村里人发现了种植莲藕获利的商机,竞相在孝河内划片种植莲藕。河道内全是莲藕,蒲苇、芦苇、茭白、菱角逐渐淡出了孝河,密集的莲藕夺取了鲤鱼的生存空间,孝河鲤鱼随之消逝。“孝河莲藕,4元一斤!就这,还抢不着正宗的孝河藕。”
村民们按莲藕栽植面积核算,孝河一年少则产50万斤莲藕,4元一斤,孝河一年能产出200万元。“一条河,以盈利为目的,难觅曾经蒲苇、莲藕、菱角等混杂滋长的景况,实乃一件令人惋惜的事。”非但如此,因村庄扩建,曾经宽约60米的河道,被推土填埋,孝河宽度被缩小。虽然村里老人提供的关于孝河曾经的宽度并无记载,可是泥土堆积河道的痕迹,一目了然。有村里人说道:“孝河,自然之物,让它自然发展才是,保留原汁原味的风貌为正理。”
王览友爱:饮蜜鸩酒情深谊长
王览,魏、西晋官员,王祥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小的时候便以友爱兄弟为乡民所熟悉,名声逐渐传开。王览的母亲朱氏经常虐待王祥,王览每次见到,总是哭泣着抱住朱氏的双腿不放,待王览稍微大些的时候,常常劝说朱氏要善待王祥。朱氏常年命令王祥夫妇服苦役,王览夫妇便和兄嫂共同劳作。朱氏心疼自己亲生儿子王览,不得不让王祥夫妇停止劳作。
“王览的父亲王融去世后,王祥孝名逐渐传开,为此,朱氏更加嫉恨。”王友礼说,有一次,朱氏端着大碗的饭给王祥,小碗饭给王览,大碗小碗的差别让王览心生猜忌。往日,朱氏都是给王祥小碗,王览大碗,王览意识到大碗饭里肯定有问题,于是夺过来打算吃,朱氏见状一把将碗打到地上,撒落的饭粒被家中的狗吃了,当场毙命。
“大碗饭被朱氏事先放了蜜鸩酒(一种毒酒)。”在这之后,为了防止母亲毒害兄长,王览便和王祥共吃同碗饭,哪怕冒着被毒死的危险也坦然面对。顾及亲生儿子的安危,自此,朱氏再也不敢在饭中下毒。
《晋书·王览传》有载:密使鸩祥。览知之,径起取酒。祥疑其有毒,争而不与。朱邃夺反之。自后朱赐祥馔,览辄先尝,朱惧览致毙,遂止。
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王祥任徐州刺史吕虔的别驾时,王览也应本郡征召,任清河太守,不久,被封为即邱子,食邑600户。西晋魏始十年(274年),王览任弘训宫少府,转太中大夫。咸宁初(275年),为宗正卿。因病辞职,以太中大夫归老。晋武帝赐钱20万以及床帐荐褥,派医生给其治病,并赐药物。后转光禄大夫。于咸宁四年(278年)去世,时年73岁。晋武帝给予王览很高的评价,称他:“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弥固”。
王览有6个儿子:王裁、王基、王会、王正、王彦、王琛。王裁,字士初,抚军长史;王基,字士先,治书御史;王会,字士和,侍御史;王正,字士则,尚书郎;王彦,字士治,中护军;王琛,字士玮,国子祭酒。王览后代人才辈出,家族兴旺,书圣王羲之系王氏第四世后裔。
60年前,孝河河道深有六七米,时光荏苒,60年后,水深二三米。河道水变浅,但是,王览饮蜜鸩酒的故事却似孝河清水,自孝友村顺着河水蔓延,流传至今。
四季景象:一季一景陈迹孝友
初春的孝河两岸,杨树、柳树林立,倔强的嫩芽使着蛮劲拱开皮质,透出的嫩绿气质,一览无遗,条条新芽枝条随风摆动。三五成群的鸭子,悠然自得。河道中,依然可见枯死的莲藕秸秆,黑紫淤泥衬映下的枯莲,诉说着关于生命的轨迹。孝友祠斜对西南岸,立有“晋元公王祥卧冰处”石碑,碑后面刻有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经常有踏青的人来此感受春的气息,同时,聆听一个村庄关于孝、友文化的传说。王孝仁说:“情感可以被熏陶,以孝友安身立家,何乐不为。”春日里,微风拂过孝河、孝友祠,春的气息夹杂着孝友文化,一种宁静从心底油然而生。孝河成为不少人神往的心灵净土。不信,用心静听,风声中仍能清晰复述一段段孝友文化始末。
夏季,诗人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句中的美景再现于孝河。荷花从淤泥中滋养,却不受其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不显妖媚。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荡舟于河中,时而有不甘寂寞的鱼儿从水中跃起,落水时溅起朵朵水花,一景,足以洗去满心的烦恼。王孝俊说:“荷花干净、芳香,好比孝友文化,不掺杂任何杂质却彰显无穷魅力。观荷花,品孝友文化,自省知不足,才能纠正偏差的观念。”
秋季莲藕收获的时节,采藕人泛舟河上或穿着防水衣踩着脚下莲藕,肥、细、嫩、脆、甜的莲藕挖出后很快被客商抢购一空。王孝俊说:“淤泥中挖出来的莲藕,清水冲洗后通体洁白,乡土河水里的稀罕物。”
白雪皑皑,雪树银花,冬日的孝河,冰冻封河。清凉、干净、洁白属于冬日孝河所属特质。据传,王祥卧冰处冬季河水不结冰,而其他水面则冰封如玉,“孝河凝冰”遂被列为“琅琊八景”之一。
王祥、王览用自己的孝悌感动了母亲朱氏,也感化了母亲,人心终究不是铁石浇铸而成,王祥的后母朱氏终于被一次次的孝行所感动,羞愧自己的行为,使得朱氏重新回归到一位做母亲应该有的道德轨道上来。此中亦然看到,孝子的感化力量无穷。如今,王祥、王览后裔在孝河边建起了仿古孝园,园内建有怀里抱着大鲤鱼的王祥雕塑。孝友祠、孝园,一年四季景象附色下的两处建筑隔孝河相望,孝友文化深深根植于孝友村。
诚然,村里人口中关于王祥、王览感性的故事,在原有真实的基础上或有加工、放大,但是从中可以抽取出一种核心、合理的智慧:侍奉亲人要顺从、宽容、忍耐,哪怕在刁难、刻薄之下也能用自己真诚的孝行来化而解之。对待兄弟姊妹,要真诚、理解、支持,哪怕损害到自身利益,也能以真诚的友爱来融化隔阂。
孝友村民风纯朴,村里人都特别孝顺,出了很多现代“王祥”,每到逢年过节,村民都会到祠堂去拜祭。清明前后,很多外姓人也来祭祀王祥,有的甚至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王祥、王览的故事继续传递着,其中魅力超脱于孝河四季美景。言者真诚,听者诚恳,曼妙的思想融会风景之中,孝行、友爱还将继续影响着一代代人。
王氏后裔说:“哪怕被冻死也要为母求鲤鱼,哪怕被毒死也要守护兄长,这就是孝、友!”
记者车少远 通讯员王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