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沂古今 >> 文章内容

临沭夹谷山:西邻祝其城 春秋齐鲁会盟地

[日期:2013-01-08]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268[字体: ]

临沭夹谷山:西邻祝其城 春秋齐鲁会盟地

 (一)

  春秋齐鲁会盟圣地

  夹谷山坐落在临沭县城东北18公里处,以夹谷山山顶为界分属临沭县和江苏赣榆县。

  夹谷山周围有大小山头10余座,其中尤以夹谷山为最,海拔304.9米,鹤立于群山之中,山巅有一块石碑,刻文曰:“一望众山小”。夹谷山相比国内名川大山虽然称不上俊山,但因为这里曾是“齐鲁会盟”的地方,历史上曾一度辉煌和热闹,现如今也便发展成为旅游胜地。

  出了临沭县城,向东北不远便进入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这里的百姓称之为“八大黄谷峪”。黄谷峪缘何有八大之说?元末明初,山西洪洞和海东的移民来此始建8个较大的村落,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逐渐演变为14个自然村。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规划为13个行政村。穿过黄谷峪便到了夹谷山。

  立秋后漫步夹谷山,山上除了生长着松树、柏树、槐树等植被以外,还遍山蔓延着野葫芦秧和野葡萄秧。野葡萄秧春华秋实,野葫芦秧年年开花却不结果。相传,夹谷山的葫芦3000年一结果,3000年一成熟。自八仙之一铁拐李来此吃了葡萄成仙,又摘走了那宝葫芦之后,这里的葫芦秧就再也不结果了。

  夹谷山南侧紧靠着马山,两山之间是一道大山沟,俗称“鹰愁涧”。涧北岸即夹谷山阳坡,顺山势东西各有一道山梁,中间坡势平缓,呈簸箕状。公元前500年孔子做鲁国司寇,辅佐鲁公在此与齐侯会盟,故此地历来被视为“圣地”。现在,这里仍留存大量历史遗迹,夫子庙、圣母祠、圣母洞、圣殿、奎星阁、夹谷书院等。

  齐鲁会盟故址位于夹谷山阳坡。《春秋·定公十年》有载:“夏,公会齐侯于夹谷”。《左传》更明确记述,“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孔丘相”。《汉书·地理志》指出,“祝其,禹贡羽山在南,鲧所殛”。《后汉书·郡国志》明示:“祝其有玉山,春秋曰祝其,夹谷山……鲧殛之山,杜预曰在县西南”。临沭东北部之夹谷山,西南距羽山约30公里,东面紧靠着祝其山,祝其山前边是祝国故城——祝其县城,现在也留存有历史遗迹、遗村,其地理方位、地理实体,均与史籍记载很吻合,确系齐鲁会盟之地。

  史载,齐并十国后,先灭了莱子国(故城在今龙口市),又于齐景公二十五年(前523)攻克莒国(故城为今江苏赣榆县莒城村),疆域扩大到东海岸,赣榆、连云港、海州均属于齐国地界。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当时就已成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出任鲁国司寇,引起一些邻国的恐惧。

  齐大夫黎弥对齐景公说:“鲁国孔丘,其势危齐”,遂派使者约鲁公在齐鲁交接的夹谷山“为好会”。会前,双方均“文革武备”、“具官以从”,在夹谷山南坡临山崖筑起一座大坛,置九级石阶。大坛前左右各筑一小坛,置三级石阶。《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会盟时,齐国君臣恃强逞霸,孔子不负鲁公重托,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相机进谏,两次挫败齐国君臣的挑衅,迫使齐侯刑加侏儒。会盟初始剑拔弩张,文武张驰动不失时,一言未尽而又信睦,终结盟好。

  夹谷山是齐鲁两国国君相会的地方,圣人到过的地方又被尊为“圣地”,成为后人祭拜、游览的处所。

                                 (二)

 

  现在还有两块石碑,一为明万历丙子年立,碑刻:“孔子相鲁会齐侯处”;一为清光绪七年立,文曰:“赣邑西境夹谷山,圣人相鲁会齐故址,旧有夫子庙,岁久倾圮”。两通石碑向世人们说明,夹谷山在历史的长河中曾有过辉煌。

  夹谷山因圣迹而逐渐成为佳境,历代均有名人来此游览圣地。唐代咸通进士胡曾登游夹谷山,发思古之幽情,赋《咏夹谷》一首:夹谷莺啼三月天,野花芳草整相鲜。来时不是侏儒死,空笑齐人失措连;明代大理寺正卿裴天佑登游夹谷山,凭吊齐鲁会盟故址,赋诗云:翠微西近祝其城,齐鲁当年此会盟。幽洞云深人已去,左坛松老月还明。

  齐鲁会盟时的大小三坛遗址尚存,其左小坛上还生长着一株千年古松。

  当地老人们讲,夹谷山原有圣母祠、圣母洞、奎星阁、夫子庙、夹谷书院等建筑。

  圣母祠位于夹谷山阳坡,占地约3亩,山门前有24级石阶,院内有东西廊房,由圣殿、紫金殿、子孙殿3大殿构成三重院落。农历三月十五逢庙会。圣殿遭雷击毁坏。清末至民国初年,土匪占据祠庙,夹谷山区万余百姓反夹谷山,赶走了土匪,圣母祠也遭到巨大破坏,最终毁于日本侵略者的炮火。

  圣母洞也位于夹谷山阳坡。洞口在夹谷山与马山之间的鹰愁涧底北岸悬崖下,极为狭小,仅容一人屈膝俯身跪爬而行,而后便可挺直身子顺着台阶而上,到了建在悬崖之上的八角形阁楼,里面供奉着圣母像。农历正月初一,周围村庄的山民们都要来此烧纸进香拜圣母。现在洞仍然存在,石阶颓废,石像自然也就不见了,阁楼仅剩下断壁残垣。

  奎星阁位于夹谷山阳坡东山梁上。奎星阁为六角形,檐牙高啄,雕梁画栋,十分壮观。奎星即魁星,为北斗第一星。汉《孝经援神契》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后来被称为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因此,阁内奎星神像头部像鬼,一脚向后翘起,如“魁”字的大弯构,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谓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因年久失修倾圮,今存遗址。

  历史沧桑,夹谷山几经战争匪祸,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如今上述这些古刹殿堂大都已毁坏。

  夹谷山峪五大名泉

  登临夹谷山,瞻仰圣人殿,拜谒奎星神,拜老母奶奶,下山后必经圣人泉畔,圣人泉位于圣人殿南约200米,圣泉四周,茂林修竹,古藤缠绕,惠风和畅,曲径通幽,令人神往。

  孔子作为鲁国的司寇参加齐鲁两国国君的会盟,齐国阴谋以武装劫持鲁国国君定公。孔子以礼义之行动,义正言辞驳斥了齐国的君臣。在他的至仁至义说教下,齐国的阴谋破产,鲁国化险为夷。相传当时孔老夫子就是饮用了这灵泉的水。沧海桑田,当年震惊春秋各国的会盟早已经成为历史烟云,但灵泉尚在,古往今来人们都称此泉为“圣人泉”。

  圣人泉经过2000多个春秋,不管天气多么干旱,泉水从来未曾干涸。圣人泉广度1米多,四周布满青苔、古藤、何首乌等植物。泉内清澈见底,泉水清冽甘芳,味醇而爽,富含矿物质,乃泡茶之珍品。夏日游人至此,冷饮一杯,回肠荡气,沁人肺腑,令游者心旷神怡。传说文人墨客饮了圣人泉的水文思泉涌,更何况中药何首乌根系于圣泉,《本草纲目》载:何首乌益气养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髭发,为滋补良药,不寒不燥,功在地黄、天门冬诸药之上。圣人泉畔多了何首乌更吸引了众多游客。

  游览夹谷山的众多游人在畅饮圣人泉水之余将所携各类容器灌满灵泉之水,哼着小调三五成群,神情悠然款款而去。

 


                               (三)

 

  到过夹谷山的人多数饮过圣人泉的水,但知道石壁泉的却寥寥无几,石壁泉位于夹谷山东麓,大涧的下头。石壁泉背依悬崖峭壁,百丈峭壁上古藤悬挂,石壁缝中蜂蜜流淌,引来不少动物抢食,石壁之下便是石壁泉。当年石壁泉清澈见底,泉水干冽清爽。石壁泉下面的沟壑深不见底,令人怵目惊心,但是站在石壁泉边聆听那叮咚泉水演奏着闲逸和畅的山野乐章,可得半日清闲。

  宋朝大将孟良在夹谷山屯兵,石壁泉上方则是拦马涧,传说孟良所部战马曾拦于此涧中,孟将军所率三军曾饮用石壁泉的水。遥想当年孟良操练兵马抵御金国侵略,威武雄壮之风透风而来。

  据村民们介绍,大跃进时期,整山治水改造自然,挖鱼鳞坑环山河时在孟良屯兵的夹谷山、葫芦山等山坡上出土了不少铜箭头,还挖出一些成排的古锅灶遗址。可惜由于山洪冲刷,当年的石壁泉已不复存在,被土沙山石所淤塞。

  经西响石村到达祝其山水库,沿着水库南岸转山北麓,山路崎岖盘旋,一转过祝其山,渐闻潺潺的流水声,放眼望去,只见四面环山的深谷,谷底怪石嶙峋,深谷向东延伸,一条清冽的小溪流向东面的水库中。

  小溪的源头是泓清泉,清泉位于一深谷的北岸,这就是久负盛名的“孟良泉”。泉水的清澈令人叫绝,游鱼细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游丝,随着水流不停地飘动。在苍劲的松柏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孟良泉原来是一汪飞花碎玉乱溅的喷泉,后来村民把它拓宽,在山泉下面建塘,养殖绿萍,山泉扩大了,泉水依然淙淙流淌,但是水花纷飞的形状已经不复存在了。

  取这泉水用砂壶煮开后泡上一杯“夹谷春”茶,细细品尝一番,才真正感到心旷神怡。

  龟泉是夹谷山四泉之一,位于汪于村南,泉口四尺见方,深二尺有余。泉水汨汨而出,清澈见底。在附近村民的记忆里,泉水从来没有干过。龟泉最有特色的季节是在冬季,寒冬腊月,别处滴水成冰,而龟泉上雾气腾腾,越是寒冷,雾气越大,手触温暖一片,从不结冰。

  夹谷山下大黄谷峪村有一眼圣水泉。相传,东海龙王巡游经过此地,为惠泽众生万物,口吐宝珠幻化成泉为圣水,山亦因此而得名盛水山。

  据考,初始泉为满月状,径直三步余,深尺许。泉水由巨石缝中涌出,寒暑季节,水流汩汩,昼夜不停。不因涝而徒增,遇到干旱也不减少,顺势入涧成为小溪。周边树木葱茏,樵夫农民临泉而饮者不计其数。常常饮用此泉水而神怡魄健,山中野草以泉水为汤,防瘟祛病。

  这个地方因为泉而闻名,所以成为风水宝地。据已毁庙宇残碑记载,清嘉庆五年,周边四十八村出资建三皇姑庙。殿堂凌空,气势恢宏。泉居庙院中央,以陋石砌成井状。由此晨钟引信女,暮鼓招善男,经声道号,香火绵延,求子添丁,十分灵验。  

  记者 车少远


来源:琅琊网  编辑:蔚然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