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沂古今 >> 文章内容

沂南北寨汉墓:惊世墓画古今罕见(组图.上)

[日期:2013-01-08]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228[字体: ]

沂南北寨汉墓:惊世墓画古今罕见(组图.上)

      沂南县城西四公里处的界湖镇北寨村,群山环抱、汶水环绕。解放前村里有堆大土丘,土丘顶端长有一棵合抱大树,民间相传这里埋葬着一位大将军,于是土丘被村里人称为“将军冢”。往年山洪爆发,雨水泥石流顺着山体冲向北寨村,村民们便到土丘上取土避水,此外,平日里也有村民取土夯筑家畜围栏。日积月累土丘封土被逐层挖走,一处地下石结构墓室雏形渐出。1954年春,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对墓葬进行发掘。

      一号墓,地面、台子、支柱、墙壁、横额、中柱、过梁、横枋等逐次垒筑而成,大跨度石过梁、八角石柱、抹角藻井,造型精美。墓室间相互贯通,由280块石头砌成,其中画像石42块,画像73幅,画面总面积44平方米,内容涉及攻战、祭祀、丰收、出行、祥禽、瑞兽和乐舞图。画像石刻线条舒缓流畅,丰富的人畜造型或威武或安泰。每幅画像各有其表现主题,乍似零散,实则内容连贯且极具故事性,展现出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墓葬时期特定人群生活全貌和精神寄寓。
  墓葬完全由石料砌成,从石矿开采、石料打磨到超乎寻常的垒砌弥合计算,加之以刀代笔的精湛石雕技法,非一般百姓所能斥资修建。同时,如此气势恢宏的石雕墓室建筑,侧面反映出建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墓主人的雄厚家族实力。
  墓葬发掘时,随葬物品大都被盗挖,仅在二号墓内出土有五龙戏珠三足砚、铜女佣等寥寥几十件文物。原本可以依靠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间、墓主人身份的现实依据基本上被破坏,唯独石块上附着的贤达豪杰、神灵诸仙、奇禽异兽,无声地诉说着墓葬所特有的历史背景和地域人文。
  穿越历史的长河,进入墓室解读画像雕刻纹路、意境,墓葬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世之谜?

沂南北寨汉墓:画中人神兽 梦境魂遥游

1954年,北寨汉墓挖掘时场景

墓葬结构:
石料垒砌满墙精雕画像

1 墓道前室

  墓葬坐北朝南,墓道后端与墓门连接处有一个平面,上面铺设有砖。墓道东西两端均垒砌有挡土墙,现在已经倒塌。
  在中国传统墓葬中,地下墓室有象征地上庄园的意思,经过先秦的发展到汉朝时,不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达官贵人,不仅追求生前的荣华富贵,而且死后要将财富带进冥间,因此从墓葬形制到墓葬内容构造和装饰,无不模仿生前地上建筑,且将自己对贤达智士、神灵的憧憬也一并雕刻到画像石上,对于这一点由北寨墓即可看出来。对于墓葬建筑,墓主人生前本人或者设计者考虑较多的问题是对逝者的保护,因此北寨墓垒砌时墓室内安置有大量护卫和辟邪题材的画像。
  墓道后的墓门由门楣、门槛、立柱组成。三根立柱把墓门分成两扇门。门楣、中间立柱均有一幅辟邪画像。门楣呈现的是一幅胡汉战争图,图中部有一座大桥,桥上和桥的右侧有大批手持刀、盾、斧等兵器的步兵、骑兵和一辆马驾的轻便车从右向左行进。图的左边有持刀、弩箭、盾牌的胡人骑兵和士卒翻越山峦向右进攻。双方在桥头展开激烈战争,刀砍箭伤的雕刻内容,营造出战争的恐惧和威慑气氛,迎门即看到胡汉战争有辟邪之意。
  对于门楣上的胡汉战争图,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幅图表现的是墓主人生前最值得骄傲的事——率军打败外族侵略。
  三根门柱上雕刻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羽人、仙人、弩机、翼虎、兽头、玉兔捣药等画像,用来表现人类起源、灵异神仙,含有辟除不祥保护墓中人的意思。此外,为了表现河道有水流,桥下雕刻有渔船和捕鱼者。
  墓门好比地上庄园的大门,迎面两门,左右并列,一进一出。作为庄园的前室被立柱分隔成东西两间,画像雕刻在四壁、斗拱、立柱、过梁和墓室顶。前室画像石以刻在东壁、西壁和南壁三横额上的吊唁祭祀图为中心,雕刻内容有可能述说的是墓主人身后哀荣,说明他死后有很多人前来献祭,同时表现出致祭者的肃穆虔诚,所以接连用三幅祭祀图来表现。中立柱上的武器库和捧盾图,有意用此来表现死者的身份,这些都是主题画的从属画。衬托前室主题思想的为室内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如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神以及仙人神怪、铺首等,寄寓有百灵呵护的意思。
  前室除了作为地面三进院落建筑的前院,起着墓主人日常活动场所以及地面祠堂的作用,也可能表现出墓主人入葬后在此作最后的祭祀。
  前室画像石还有雕刻在藻井、栱上的装饰图案画,相对前室其他画像主要起到补充和衬托作用。
  穿过前室便是中室,中室算是进入到室内。中间最大的一间是客厅,左右两间侧室是仓库和厨房,和中厅一样,两间侧室前面都和前室相通,东侧室后面还通过一条小走廊与厕所相连。厕所在墓室东北角,与现今蹲立地下排便式厕所构造极为相似。汉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人死后要去东北方向,东北亦即鬼魂聚居出没所在地,鬼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怕脏,所以厕所安放在东北角也有辟邪的意思,防止鬼妖作祟。

沂南北寨汉墓:画中人神兽 梦境魂遥游

 

沂南北寨汉墓展览馆

2 中室后室

  中室作为墓主人的客厅,相当于地面院落的中院或厅堂,为墓主人日常办事、活动、宴请宾客的地方。画像多以气息浓郁的生活题材为主。四壁、中立柱、斗栱、过梁及室顶均有画像,以刻在四壁横额上反映墓主人生活的画像为中心,或许有意在反映墓主人生前显赫的身份和富足丰裕的生活状态。
  南壁横额西侧和北壁、西壁横额上的车马出行图雕刻得尤为精妙,画出了墓主人官宦身份。画境中,众多亲朋奴仆在宅院前恭迎车骑队伍,从宅院建筑形式和车骑队伍后方没有送者可知,墓主人应该是刚出游归来;南璧横额东段丰收宴享图,雕刻有粮仓、满载粮食的牛车,主人督促奴仆装粮入库,另有厨房师傅杀猪、宰羊、酿酒、切菜、烧灶等,反映出墓主人显赫的社会地位;东璧横额乐舞百戏图,众伎艺人表演飞剑跳丸、走绳、车马戏、七盘舞,配以敲击钟、磬、笙、鼓、琴等乐器吹奏,可见墓主人生前怎一个享乐了得;南壁中立柱上马厩图,画的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一部分,是中室主体画的从属画。
  中室主题思想画是室中上横额下面四周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图,包括卫姬请罪、尧舜禅让、蔺相如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等,并雕刻有文字榜题“卫姬”、“御者”、“齐侍郎”、“苏武”、“管叔”、“令相如”等,这些故事图或许是墓主人生前所津津乐道,故事中的英雄豪杰为墓主人所敬仰。除此之外,另有神话人物、奇禽异兽、东王公、西王母、佛教造像等图案,为衬托主题思想而雕刻。中室和前室一样,栱上、柱础、藻井均有补充的各类图案。
  前室、中室内有众多辟邪的画像,严密防卫如铁桶般,妖魔鬼怪想打入地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见,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顺着石砌墓基朝里便是后室,后室相当于地面院落中的寝室,它是墓主人的寿藏之处。后室分左右两间,中间间隔且相互贯通,由此推断应该是夫妻合葬墓。画像内容除了墓室最深处的辟邪题材外,主要表现的是有关墓主人的起居生活,这也是后室画像石主题思想所在。仆人捧着洗漱器具、侍女手持镜子捧着镜匣,另外雕刻有家具、酒器、兵器、仆人等。还有一幅画像石,表现的是一只狗弓着身子呈欲扑状,前面是一只战战兢兢的老鼠,极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同前室、中室一样,后室也有衬托主题思想的神话人物、奇禽异兽等图像。
   一号墓,墓门、前室、中室、后室画像石虽然各有主题思想,但每个主题思想不是单独孤立,有其内在联系,对生前建功立业、富贵生活的肯定和死后对自己殡丧仪式的提前界定。神灵、奇兽守护,表现了墓主人对长眠墓葬,万年永固的精神寄寓。
  纵观墓室画像石,内容涉及战争、娱乐、饮食、安居、风俗等各领域。如果这些画像内容和墓主人有关的话,生动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缩影,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民族矛盾、宗教哲学、典章制度以及建筑绘画等风貌,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审美文化的历史指向。

沂南北寨汉墓:画中人神兽 梦境魂遥游

 

墓画:剥羊

墓葬时间:
大汉与魏晋间东汉末年

  北寨墓四周环山,地处小盆地北部,北面是崮山,南面是荆山,西临汶河,汶河西临灰山、东为界湖山。据查,晚晴时期主政沂水的官吏曾组织对该墓进行发掘,此次发掘情形、出土文物一切均未保留有文字记载。
  1947年,当时民主政府也曾组织力量挖掘,现有史料记载,此次挖掘在墓门前挖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土沟,墓顶东南角盖石已经丢失,东北角厕所石块有缺口,疑似盗墓者砸坏。未见墓门石,墓门内侧有一件陪葬的灰陶狗,后室有一具人骨。出土文物寥寥无几,因当时战争局势所限,时间紧迫,考古人员又将墓门堵死覆盖封土。
  2次发掘,因缺乏考古知识和匹配的发掘手段,都未曾对墓葬作出细致的科考。1954年,有关部门再次组织力量对北寨墓一号墓进行发掘,时隔40年,1994年,对北寨墓二号墓进行发掘。
  两座墓葬均多次被盗挖,随葬物品所剩无几且大部分残毁。一号墓出土有一件灰色陶狗、数枚五铢钱、一件陶盘、一件三棱形铜箭镞以及残毁的陶片。可以辨认器物原貌的有耳杯、灯座、鼎足、三足盘等。
  二号墓出土完整和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铜器、银器等87件及100余枚铜钱,另有铁刀和漆器腐朽的痕迹。这些遗物主要分布于前室、中室、前室西侧室、中室东侧室和后室隔墙的券门中。出土的陶器主要是泥质灰陶,另有少量的泥质红陶,器形有耳杯、釜、盆、碗、鼎、灶、勺、家禽等;石器有五龙戏珠三足砚、猪等;铜器有女俑、五铢钱:铁器有刀、棺钉;银器有小环等。
  墓葬的结构和许多东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墓有许多相似之处。画像内容和其他地方大量发掘的有纪年的画像石内容作比较,处处反映出这座墓葬的汉代特征。同时,从墓葬中出土的仅有文物可看,器物造型、特征皆为汉代时属。因此,从墓葬结构、出土文物判断北寨墓属于汉墓类型。此外,画像绘画艺术也没有超过汉画的水平,不过画像结构的个别部分以及内容和雕刻技法显示出这座墓葬要比一般东汉晚年的祠墓要复杂、进步,而比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句丽墓简单、古拙。
  此外,判断北寨墓的建造时间为魏晋南北朝时代,主要依据是北寨墓画像石内容中的奇禽异兽形象有着鲜明的六朝风格。对此,有一种声音称,艺术有其残存期,也有其开始时期。中国地域广大,人才众多,文化遗产丰富,这一地区的艺术可能比那一地区进步,即在同一区域内,这一艺术家的水准可能比那一个高些,创造力比较丰富些,技巧比较纯熟些。所以关于北寨墓为魏晋时期建造,依据不足。
  西汉早期的墓葬,如满城汉墓、马王堆汉墓,是石体洞穴墓或土圹竖穴墓,即使是距离沂南不远的连云港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的西汉晚期墓,也是石坑木椁墓。画像石墓这一非主流的墓葬制度虽然兴起于西汉,但它的鼎盛时期却是在东汉。此外,北寨墓周边陆续发掘发现的画像石墓,凡有纪年的基本都是东汉时期,特别是桓帝灵帝时期,比如苍山元嘉元年题记墓(公元151年)、莒县东莞孙熹墓(公元178年)等。即使采用石阙这种形式建造的,如平邑功曹阙,也是在东汉章帝年间(公元87年)。
  墓葬合理的建筑布局、精湛的雕刻技法,反映出墓葬在政治稳定时期所建,干戈扰攘时即便有财力也难以修建这一宏伟的地下墓室。由此可以判断墓葬大致在东汉末年桓帝和灵帝这一时期,应该在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鲁南地方未遭受曹操攻陶谦的兵祸之前。
  至于二号墓发现有宋代博山瓷器油灯的灯座。可以推测,这座墓葬在宋代时就曾被盗挖,瓷油灯系盗墓贼盗墓后所弃用的物品。

沂南北寨汉墓:画中人神兽 梦境魂遥游


 

墓画:车并车

汉画像石:
手绘刀工彰显时代特征

  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简言之就是刻在石材上的画。成型技术虽然属于雕刻,但是就其整体的艺术形象而言又包涵了绘画技法,雕刻中寓于绘画。
  汉画像石是汉代皇亲国戚、世族官僚和地主富商用来建造墓室、祠堂的材料。一座画像石墓从最初的设计、石料采购初磨、运输到后期的石料绘画、雕刻、垒建,每一层工序不仅费时费工且耗资不菲。但是,汉画像石的独特坚固性以及画面耐久性也是其他材质所不能比拟的。汉画像石墓适应了汉代厚葬风俗的需要,很快在权贵世家中得到普及,且画像石墓的数量远高于同期壁画像墓和砖画像墓,而且流行时间较长。
  汉画像石制作首先要在石墓投建前,根据生前墓主人或家属提出的规划,由墓葬建筑结构进行选材,对于这一点可以从北寨汉墓画像石内容得出结论。开采所选的石料,必须是适合于雕刻的优等石料。工匠们根据设计要求对选来的石料进行再加工,使整个毛坯石料加工成符合建筑要求的石料,这其中就有对石料进行切割、打制、表面磨光等加工工序。
  之后,由画师在磨制平滑的石面上绘出画像图案底稿,这是关键的一道工序,要求画师不仅具备高超绘画技术,还要对墓葬中建筑格局、画像内容安排一清二楚。雕刻工匠师按照画匠师绘制在石头上的底稿,用各种雕刻工具,采用不同雕刻技法雕刻画像,使物像成型,轮廓清晰,凸凹有序具备质感和立体效果。
  雕刻完工后,通过对各画像石弥合计算进行石料组合安装,垒砌成一个完整的墓葬。
  由北寨汉墓汉画石可看,各环节要求极为严格。可见,在汉代已经有相当规模承担建设汉画像石墓的施工队伍,这些匠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分工明确,并形成师徒传承关系,一代代延续下来,并影响现今的石雕技法。
  从北寨汉墓可见,汉代匠师精湛的绘画、雕镂刻技法大致可分为浮雕、透雕和线条刻三种。
  浅浮雕可以说是汉画像石最基本的雕刻技法,北寨汉墓墓门画像即为浅浮雕。将物像造型外雕除,使物像略微呈现弧状凸起。物像轮廓线减地较深,使物像略高,但仍在一个石平面上,物像内用阴线刻,使物像各部位有高低的感觉。浅浮雕刻后的画像石一般图案比较密集,图像外的面积比较小。如一号墓墓门和前室八角擎天柱就是这种刻法。
  一号墓后室斗栱上的画像以及藻井中间的莲花运用了高浮雕和透雕技艺。高浮雕的物像轮廓外减地非常深,减地后的物像弧面浮起较高,有较强的立体感。物像内不同部位也呈弧状凸起,层次起伏明显,有较强的主体感。一号墓中室和后室旁倒衔的双龙斗栱运用透雕技艺,即在高浮雕的基础上把物像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画像类似立体的圆雕,在此基础上加刻线纹。
  墓室内的雕刻,尽量保持墙壁的平面感,用浅浮雕和阴线刻来显出事物的形象,使雕刻服从于建筑物。
  总体来说,北寨汉画像石的雕刻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即在磨制光平的石面上用阴线刻好物像,将物像轮廓以外减地,将画像外的空白部分铲去极薄一层,使物像呈平面凸起,物像与背景几乎融合一体,物像轮廓线外减地留下不规则的铲印,减地极浅,使物像有平面阳起的感觉,物像内再用阴线刻出或用朱线墨线勾绘,如人物五官、衣物褶纹、马匹的四肢等。
  从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看,北寨汉墓画像代表从汉转变到南北朝的一种过渡形式,如羽人、怪兽和六朝陵墓石刻图像相似。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