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马出行图
墓主考究:
墓室遭盗挖身世仍未解
因北寨汉墓多次被盗挖,文物所剩无几,唯有石料垒砌的汉画像石保存较完整,因为没有过多出土文物可供参考,这给判断墓主人身份带来诸多不可确定性,只能根据同期异地发掘的墓葬推测墓主。
1959年,安丘董家庄画像石墓的墓室结构、规格和北寨汉墓接近,据考证该墓为青州刺史孙嵩墓,孙嵩去世于东汉末年汉献帝时期。1980年,嘉祥县武寨山村武氏家族墓地也曾发掘两座石室墓,规模比北寨汉墓一号墓小,结构相似只是略微相比简单些。武氏家族在东汉任官的有四人,且均死于东汉桓帝和灵帝时期。经过复原配置的嘉祥武氏三座祠堂,都有车骑出行图,画像内容和北寨汉墓神似。那么,北寨汉墓墓主人极有可能和这两处墓主人生活时期相同或相近。
一号墓画像石中最能反映墓主人生前身份地位的是车骑出行图。《后汉书·舆服志》载:“大使车,立乘,驾驷,赤帷。持节者,重导从;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北寨汉墓二号墓,虽然没有雕刻画像,但是墓葬规格和形制与一号墓基本相同,残存随葬品精致,墓主人身份应与一号墓墓主人相当。
从史料人物角度考证,有专家推测该墓为刘邈墓。
刘邈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七代孙,第六代琅邪王刘容的弟弟。东汉光武帝刘秀取得政权后,按照汉制,其子被封为王者都需要到封地。启阳是临沂城最早的名称,西汉时改称开阳。刘秀最小的儿子刘京迁都开阳,从此开阳便称为琅邪。《后汉书》记载,东汉建武十五年(公元39年),刘京被封为琅邪公,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进爵为王,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正式到封地琅邪就国。此后,刘京将王位一直传其后代,一直传至刘容。
《后汉书》云:“据立四十七年薨,子顺王容嗣。初平元年,遣弟邈至长安奏章贡献,帝以邈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公元190年。阳都侯刘邈按汉制就国,回到封地阳都,死后葬在封地,即临沂。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琅邪王国一度被废除,后来因为曹操与九江太守刘邈关系密切,便于汉献帝建安11年(206年)又封刘容之子刘熙为琅邪王,公元216年,刘熙被曹操杀害,琅邪王国在东汉末年灭亡,国都灭亡了显然不具备建墓的前提条件。所以,北寨汉墓应该在刘熙遭杀害之前建造,而刘邈是《后汉书》中东汉末年惟一有记载的阳都侯。
对于墓主人身份,另有推论,北寨汉墓成建于东汉末年,下限不晚于汉献帝初平四年(193年),墓主为诸葛亮之父诸葛珪,生活在东汉末年。东汉灵帝时诸葛珪步入仕途,被委任为泰山郡梁父尉,掌权文书、仓狱等工作。汉代做官,由地方推举“孝廉”、“茂才”等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朝廷授以官职或者由郡守等地方官员自行任职。当时的泰山郡守喜好研究古文经学,诸葛珪又出生在一个世代以经学传家的小官僚家庭,可能是以“孝廉”或者“茂才”的名声被赏识,被泰山郡守征召。诸葛珪中年丧妻,后来又续了一房妻子,大概在公元187年过世,而诸葛亮12岁之前在今沂南一带生活,故此推测北寨汉墓墓主为诸葛珪。
从另一角度考虑,诸葛珪作为泰山郡丞,时间很短,一年的俸禄不过600石,但是当时造一块汉阙就需要2万钱,像北寨汉墓这样浩大的工程,诸葛珪根本没有财力建造。此外,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被孙权重用,虽位高权重,但其逝于长江以南吴国境内,北寨汉墓也不可能为诸葛瑾的墓地。
此外,关于北寨汉墓墓主人“丁复说”、“伏湛说”、“湛说”等皆有。至今,北寨汉墓墓主人身份仍未有权威推断,或许已沉寂千年的汉画像石中有关于墓主人的蛛丝马迹,但仍需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