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沂古今 >> 文章内容

临沂吴白庄汉墓:汉朝画壁瑰宝难掩的往事(组图.上)

[日期:2013-01-08]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143[字体: ]

临沂吴白庄汉墓:汉朝画壁瑰宝难掩的往事(组图.上)

 

                                                                                 (一)

临沂吴白庄汉墓现状

  临沂城南8公里,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吴白庄村北有一处占地2.5公里的小山岭,山岭上长满了酸枣子,解放后每当酸枣子熟透时节,村里大人小孩嬉笑着纷纷上山采摘。恰巧,山岭正南侧裸露出一个山洞,洞口狭窄,仅供小孩子钻入,刚入洞半米便感知寒气逼人,不时有大胆的孩子入洞深处,洞内底部脏泥巴层里还能淘出不少铜钱来。

  村里人口述中的小山岭便是吴白庄汉墓,1972年,考古专家组织力量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经现场发掘勘察,山岭系一座官宦级汉墓,墓葬由墓道、墓门、门扉、前室、中室、后室等组成。现场测量得出结论:墓葬东西长15米,南北宽9米。出土有画像石49块,早年损坏4块,现实有45块。画面65幅,分布在墓门、前室、中室、横额、支柱、立柱、过梁等处。

  发掘时,专家发现墓葬早已经被破坏并且多次被盗挖,随葬品大部分也已经遗失。那么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谁呢?专家们只能通过残存的随葬品,参照其它同类墓室建筑结构,推断墓主人的身份,应该是东汉晚期二千石以上的官吏。

  什么是二千石?在汉朝,二千石是指一种官位,二千石对应的官职是郡太守,也就是说吴白庄墓主人至少应该是郡太守一职,专家们又结合临沂古城在东汉以及魏晋时期为琅邪国首府的历史,推断出该墓葬应该是一座琅邪国国君的墓葬。

  乐舞、宴宾、庖厨、伏羲、女娲、操蛇之神、玉兔捣药、车马出行、乐舞宴饮、读经等,墓葬中出土的汉画像石生动有趣,精雕细琢的图案让人流连忘返。那么画像石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溯源,反映出怎样的时代风貌呢?既然是汉墓,该墓葬与沂南北寨汉墓又有着怎样的联系?

1、墓室布局:前中后室,封土难掩高贵奢华

  12日,记者赶到吴白庄汉墓所在地,该墓葬地处吴白庄村中央,周围民居环绕,一座高约2米的土丘耸立其间。如果不是旁边树立的石碑标有“吴白庄画像石墓”,很难让人想到这个地方与汉墓有联系。

  建国前后,汉墓所在地为一处山岭,夯实的土层很结实,村里谁家盖房子便到山岭上取土,日积月累,山岭土层逐渐减少裸露出青石层。此后,谁家垒砌猪栏、牛槽、吃水井等需要石料,也一并到山岭低处挖青石。即便现在,在吴白庄村汉墓附近仍然可见大量青白石块,或垒砌成菜园围栏或用做阳沟盖,随便捡起一块青白石,纯手工雕刻的纹理绝非现在工匠师傅所为,有的青白石还有槽沿。青白石表面乌黑,有约0.2毫米厚的表层凿刻有凸凹起伏的纹理。


                               (二)

  关于墓葬,村里人至今仍有一段传说。当年谁家办红白事,缺少碟碗筷盅等器具,只要到山岭南侧洞口处拜求,第二天一早洞口便出现所需的器具。但是,家里办完红白事后必须将借用的器具归还到洞口处。有一次,村里有户彭姓人家借了没还,洞口竟然出现有身着奇装异服的丫鬟,不停地骂人,事后该家族日渐衰落。支持此说法的依据是,吴白庄村里有彭家坟,但是村里没有彭姓人家居住。

  传说越传越神乎,给墓葬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大家敬之畏之。

  1972年11月27日至12月26日,临沂地区文物组组织专家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墓室平面图

  墓葬属半地下建筑,地面起家,封土高于地面约1米。整座墓葬由墓道、墓门、前室、中室、西墓室、东墓室、回廊、西两耳室和东一耳室组成。墓道早年被破坏,发掘时对墓道无从研究。在墓道西侧有砖垒砌的挡土墙,亦残损毁坏。墓门由门楣、立柱、门扉、门槛组成,分东西设置,由二根立柱将墓门分隔成4个门,每个门均为双扇,其中一个门由石块封堵,门扉遗失。从立柱一侧留下的凹槽以及门槛上的轴窝可以看出,墓门是由内向外开启。门扉以及立柱之上置门楣,门楣之上用砖发券。

  保存下来的墓葬门扉,画像石有4块。墓门右扉上雕刻有青龙,头生两角,身有翼,兽蹄。青龙造型庄严威武,且不失腾空灵动之美。右扉上刻有铺首衔环,环上系着带子。墓门左扉上雕刻有一头生翼的白虎,中间亦刻有铺首衔环,也系着带子。

  上横额由4块画像石组成,画面分别为羽人、翼虎、飞鸟、龙、虎、凤、长尾兽等。

  墓葬前室由9根支柱,3块拱型过梁组成。以出土的画像石观察,前室中间部位的柱础上立着的盘龙柱为一斗二升式斗拱,拱的两侧以两个倒衔龙首相连,上面承重过梁和散斗。拱和双龙首均由一块石料独立雕刻而成,过梁的上面是一个半圆形透雕的对鸟。在该支柱东侧分别放置两根相同的支柱,支柱下有柱基,上面有栌斗,承托拱形过梁。三过梁的南北两侧由立柱承托。整个前室,东西通耳室,北与中室、东墓室、回廊相连。

  前室有画面42幅。南壁西段石早年被破坏,仅剩下一边角,边角上有边饰。南壁中段石也已残断,画面分上下二层,上层主人戴冠、着长袍,旁边有侍女,左侧有两位抬壶、捧蹲、端盘的侍者,主人前依次为:长袖舞、倒立、抚瑟三艺人。下层:二导从骑,一轺车上坐御者和一官吏,一轴车、一棚车均左向行驶。


      南壁东段画面自左至右:二建筑,一屋内二人在灶前烧火,另一屋内悬挂猪头、猪腿、鸡、鱼等,柱上拴有一犬在扑猪腿;一高台上置两个大罐,右侧一人端碗而饮,拴有一猴子正打算偷吃;下面刻有二人抬食物,右刻二人抬猪。

  东耳室门额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左起:主人坐着,旁边有侍者;一艺人倒立在鼓上,边上有一胡人保护;三人坐着观看。右侧为乐队,一人吹笙、一人吹排箫、一人吹埙。下层自左至右,二佩弩导骑、一轺车、一辎车,后有一人步行。

  此外,前室北壁东墓室上横额、北壁西段横额、西耳室上横额等,均雕刻有生动形象的画面。前室与中室、横额、支柱、立柱、过梁画像石内容各异,各室相通。回廊,顶部以扇形砖发券,墓葬中有白膏泥状固体,乃封盖所用。

  墓室画像石所呈现的内容,一定意义上展现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状态,可见墓主人在世时非等闲之辈。

  从发掘情况看,整个墓的构架是以台基石、立柱、过梁、扇形砖等按先后顺序砌砖而成,并在地面以上用土封盖。由于该墓早年被盗,随葬品大都不见,收集到虎形水晶质坠饰1件、松绿石小兽3件、部分碎青瓷片及300余枚新莽大泉五十、东汉五铢、剪边五铢等。

  吴白庄画像石墓被发掘后,文物部门将墓葬出土的画像石一并起运至博物馆保管,发掘现场仅留下一处雕刻有“吴白庄画像石墓”字样的石碑。为了还原墓葬当时封土场景,村里又组织劳动力运来10多辆泥土,在原址处堆积起一座小土丘,旨在留住墓葬给当地人的记忆。

 
2、墓葬渊源:东汉末年,权贵之人安身之处
市博物馆馆展的吴白庄汉墓画像石

  纵观北寨汉墓、吴白庄汉墓,雄伟是二者的集中体现,两者画像线条简练流畅,构图疏密合理,雕刻细腻精美。画像石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从社会生活、生产,到鬼神崇拜皆有形象而生动的刻画,不失为汉代社会的缩影。

  早在春秋时期,琅邪是齐国的主要城邑与港口,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在山东沿海地区设置了琅邪郡,也就是今天山东南部。到了汉代,琅邪郡被封为琅邪国,汉高祖刘邦的妻子吕后将营陵侯刘泽封为琅邪王,他也是第一代琅邪王。

  从吴白庄画像石墓整体结构看,气派宏伟,如果墓主人真的是一代琅邪王,那么这样规模的墓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对画像石墓的断代研究,如果没有纪年和墓志,专家们往往主要依据画像的雕刻技法类比分析认定年代,专家认为:“东汉晚期出现高浮雕和透雕的刻法……如画像石墓,以铲地凸面线刻为主配合浅浮雕、高浮雕和阴线刻。”

  从现有信息看,山东汉画像石雕刻技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是从西汉昭帝时期到东汉章帝时期,晚期是从东汉和帝时期到献帝时期,早期雕刻技法以阴线刻、凹入平面雕刻为主……晚期雕刻技法除仍用阴线刻、凹入平面雕外,以平面浅浮雕、弧面浅浮雕为主,出现了高浮雕、透雕和多层次斜平面雕。

  吴白庄汉墓雕刻技法以铲地凸面线刻为主,配合浅浮雕、高浮雕和阴线刻。高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的出现,无疑属东汉晚期的雕刻技法。

  《后汉书》记载,琅邪国辖十三城。阳都属琅邪国。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封阳都侯刘邈。初平元年恰在“初平四年”之前,但初平元年是封侯的时间,而不是建墓时间。那么又是何时建墓呢?

  综上所述,该墓葬属东汉晚期的石墓,墓的建造年代大致在东汉末年灵帝之际,但当在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鲁南地方还未遭受曹操攻打陶谦的兵祸以前。

  《后汉书》另有记载,光武帝十一子,一子嗣帝位,十子皆有封地。封王皆就国(即归于封地、食邑,死后葬于封地)。如东海恭王强,建武19年封东海王,28年,就国。又东平献王苍,建武15年封东平公,17年晋爵为王。苍“在朝数载”,“居宰相之位”“退就藩国”等,所以阳都侯刘邈,必按制就国,归于封地阳都,死后葬于封地。

  “据立47年薨,子顺王容嗣。初平元年,遣弟邈至长安奉章贡献,帝以邈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刘邈是东汉末年《后汉书》中惟一有记载的阳都侯。

  “容立八年薨,国绝。”

  “初,邈至长安,盛称东郡抬手曹操忠诚于帝,操以德于邈。建安11年,复立容子熙为王。在位11年,坐谋欲过江,被诛,国除。”

  就此分析:“帝以邈为九江太守,封阳都侯。”邈应就国。归于封地,死后应该葬邈于阳都。

  “据立47年薨”,必定有些积蓄,应该为容、邈建墓打下一定经济基础。

  “初,邈至长安,盛称东郡抬手曹操忠诚于帝,操以此德于邈……复立容子熙为王”,熙为王侯,应该为邈建墓竭尽全力。以上几点,无疑明示了此墓建成的原因。

  熙被诛国除后,必将失去建墓的条件。按此类推,北寨汉墓应建在“复立容子熙为王”(公元206年)之后,曹操诛熙国除(公元216年)之前。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