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沂古今 >> 文章内容

1939—1945年,罗荣桓在鲁南

[日期:2013-01-08]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40[字体: ]

1939—1945年,罗荣桓在鲁南

山东抗日根据地部分领导合影(左四为罗荣桓)。

  篇首语 

  临危受命山东 浴血奋战六年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曾经活跃过许许多多影响社会发展,推动历史进步,且受到人们敬仰、推崇的历史人物。罗荣桓以其精湛的军事指挥才能、深刻的根据地建设理论,杰出的领导才能,给山东人民留下了深刻影响。 

  卢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迅速向南进犯,1937年入侵山东,次年山东全境沦陷。在山东,日军采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种手段,扩大其占领地,进行殖民统治。日伪军在山东及其周围的总兵力迅速扩充至11万人,几乎占领了山东所有县城,控制了全部铁路和主要公路。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逃窜后,蒋介石委任沈鸿烈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1938年派石友三部由豫北入鲁,又派于学忠率东北军51军、57军先后进入沂蒙山,于、沈两部共计20余万人。在山东的部分国民党顽固分子、旧官吏和土豪劣绅不断扩充武装,各霸一方。 

  山东形成了敌、伪、顽三股势力斗争的复杂局面。 

  如果要取得革命胜利,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武装力量和根据地,党在山东就很难有大的作为。在如此严峻形势下,1939年3月,中央指令罗荣桓率领115师进入山东。1945年10月,罗荣桓奉命去东北。掐指算来,其在山东(主要在鲁南地区)战斗和生活了六年八个月,主要做的工作有:组织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建立基层民主政权。 

罗荣桓

 

  六字方针: 

  冷静判断,创建鲁南革命根据地 

  1939年,罗荣桓率师部机关进入鲁南地区,开始进行创建鲁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当时侵华日军已经侵占了鲁南的滕县、枣庄、泗水等重要城镇,很多村庄控制在地主武装手里,抱犊崮东部地区则驻扎着国民党57军112师。 

  当时,中共苏鲁边区特委领导的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只在抱犊崮附近的小范围地区活动。罗荣桓根据我党关于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方针,针对鲁南实际,提出“插、争、挤、打、统、反”六字方针。 

  “插”,就是插入日伪军之间、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空隙地带,隐蔽地由边沿伸向腹地;“争”就是广泛发动群众,争取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具体表现有,罗荣桓驻大炉(今属苍山县)时,曾亲自做开明士绅、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会长万春圃的工作,使得他自愿将惨淡经营多年的武装力量改变为八路军临郯费峄边联支队;“挤”就是挤掉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势力。主要挤走国民党顽固派、费县县长李长胜,李长胜是国民党57军军长缪澄流的外甥。1939年12月,李长胜突然袭击正在费县管流庄开会的抗日自卫团,打死打伤与会者30多人,制造了震惊鲁南的“管流庄惨案”。罗荣桓闻讯后,调动农民抗日自卫团,围攻李长胜驻地东崮口村,随后115师进驻这一地带。没过多久,国民党57军撤销了李长胜的职务。 

  “打”就是打击日军和汉奸武装。罗荣桓对国民党顽固派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攻克了郯城县重镇马头,给盘踞在马头一带的顽固派、国民党以沉重打击,扩大了八路军的威望;“统”就是同国民党军队疏通、团结和保持统一战线,罗荣桓把国民党57军112师作为统战的主要对象,曾多次派参谋长、联络科的同志与该师进行联络,协商团结抗日,全师传唱高昂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反”就是反“扫荡”、反摩擦。1940年,罗荣桓决定组织白彦战斗,白彦镇大地主孙鹤岭和他的儿子,国民党白彦乡(今平邑县白彦镇)乡长孙益庚盘踞于此,勾结日军,阻截八路军交通线。罗荣桓亲自指挥,经过两昼夜激战,一举消灭了孙鹤龄部,并成立了白彦乡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5月,115师打通了鲁南和鲁中的联系。当时的鲁南革命根据地,即今苍山、郯城、费县、平邑、兰山等县区的全部或一部分境域。 

  根据地创建前后,鲁南一带革命形式极为严峻。罗荣桓称这一时期为“黎明前的黑暗”,为了扭转山东局势,罗荣桓根据山东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游击战术。1942年,他连续发表了《坚持游击战》、《准备打破敌人紧缩包围封锁我们的根据地》、《克服在执行游击战争中认识上的一些偏差》。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罗荣桓把主要精力都倾注在游击战争的理论和实践中。 

  根据地分散的边沿游击战争异常活跃。民众以各种形式组织起来,实行联防,一村打响,八方支援。部队在斗争中采用“避强击弱、避实击虚”和速打、速决、速走,创造和开展了“麻雀战”、“车轮战”、“地雷战”、“推磨战”、“蜂窝战”、“神经战”等战法。 

  此外,罗荣桓提出了著名的“翻边战术”,即敌进我进,跳到敌人后方打乱其部署,粉碎其扫荡。翻边战术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战时,有日本商人惊呼:“山东再也没有安全地方了!” 

临沂民兵去埋地雷。

  智穿封锁:翻入敌后, 

  迂回沭河两岸大会师 

  如今的沭河放眼遥望,碧水托蓝,芦苇荡中清脆鸟啼,帆船点点徐徐向前,舒缓的流水声静人心神。沭河向东便是苍马山,青山叠翠在雾雨掩映的天幕下出现,一前一后,一虚一实,苍茫郁葱。此水、此山,见证着70多年前罗荣桓在此一带开展抗日救国斗争的身影。 

  拾萃历史,1941年3月,115师师部和山东分局、战工会后方机关转移到临沭,随着八路军兵工厂、被服厂在湖子村的设立,临沭县玉山镇湖子村戴上了一个红色光环。湖子村,115师师部曾驻此休整,“减租减息”工作团在此开展过工作,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红色村庄。 

  A 日军大衣掩体躲避封锁 

  罗荣桓艺高人胆大,机智脱险境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湖子村一带流传:1941年11月,沂蒙山反“扫荡”胜利结束后,5日,罗荣桓率部于沂南县留田村未发一枪便冲出了敌人重兵包围,安全转移。之后又接连取得石岚、李家峪、西北村等战斗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铁壁合围”沂蒙山消灭山东党政军机关的阴谋。 

  为跳到外线继续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经研究,陈光、肖华率115师师部先行返回临沭,罗荣桓率部分参谋、警卫人员分头跟进,在临沭县玉山镇湖子村会师。 

  罗荣桓送走陈光、肖华等人后,随即命令身边的随行人员迅速做好行军转移的准备工作,他对警卫参谋李遂英说:“这次我们与师部脱离,小部队单独行军,并且要经过台潍公路,沂、沭河之间的敌占区,敌人正在此扫荡,危险重重,你要告诉战士们做好最坏的准备,保证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李遂英坚定地说:“请政委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12月29日清晨,罗荣桓率参谋、警卫员及骑兵排战士30余人,在山纵一个营的兵力掩护下向湖子村方向转移。黄昏时分,罗荣桓一行到达十字路(莒南县城)附近。刚一立足,即传来不好的消息:“十字路周围驻满了日伪军,向南通往湖子村的小道已被封锁,且与前方部队失去了联系!” 

  闻讯后,罗荣桓立即命令随行人员就地隐蔽,静候夜晚来临,见机行事。 

  夜幕悄悄垂下,寒风怒号,警戒的战士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远处敌人驻扎的村庄燃起的闪闪烁烁的篝火,并隐约听到敌人打骂群众的声音。罗荣桓沉着地对大家说:“这笔账将来我们一定要和他们算的。现在我们要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带,大家一定要保持高度戒备,不要掉队,不要惊动敌人。出发!”随后,他们在敌人的空隙中如一条游龙,腾挪闪避,迂回穿插…… 

  深夜,在白家岭附近的一个小村庄宿营。 

  30日拂晓,哨兵突然发现白家岭驻有日军,且有少数日军正向他们的宿营方向赶来。罗荣桓闻讯随哨兵来到村外一块长满马尾松的小山坡上观察敌情,发现太阳旗在不远处飘动,敌人已经临近,逃难的老百姓在敌人的追逐下东奔西跑。罗荣桓心里想:要赶快转移!可离敌人如此近,一旦离开村庄,也一定被敌人发现,情况万分危急!突然,他想到了在沂蒙山反“扫荡”时缴获的几捆鬼子的军大衣,一个险招涌上心头。 

  返回村里,罗荣桓命令道:“全体人员马上穿上缴获的鬼子的军大衣,准备转移!”


 

 

 

   1945年7月1日,罗荣桓在莒南县筵边传达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要求大家认真学习“七大”文件,克服反攻前夜的艰难困苦,去争取最后的胜利。

  B 智勇徒涉沭河深入敌后 

  危机时刻,罗荣桓的冷静和沉着再次充分表现出来。他深入地分析了敌情:向东不到50华里就是大海,那里是敌人严密的海岸封锁线,没有回旋的余地;向南不到40华里就是滨海区和山东省领导机关的驻地——蛟龙湾,若向南转移势必会把日军引向我临沭解放区的核心地带;北面,敌人正疯狂向南“扫荡”,很可能与敌人遭遇;西面呢?是敌占区,是敌人的大本营,敌人“扫荡”沂蒙山区和滨海区时兵力大多用在前线,后方必定空虚,留守的很可能都是伪军,敌人定然不会想到我们不敢向其大本营方向转移!既如此,我们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向敌人心脏地带转移,来麻痹敌人摆脱敌人,等敌人“扫荡”过去,再返回师部驻地——湖子村! 

  稍加思考,罗荣桓带领身穿鬼子军大衣的战士,出村向西走去。突然,北面“叭呴!”“叭呴!”响起一阵枪声,紧接着,北面山坡后面冒出一面晃动着的红膏药旗,一股鬼子兵由北向南直奔他们而来。 

  距离越来越近,战士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大家迅速把子弹推上枪膛,正欲把罗荣桓围在中间,以保卫首长的安全。面对此情此景,罗荣桓果断地命令道:“不要慌乱,保持队形,正常行进,枪口对敌。”这时,前面的敌人突然停了下来,一个鬼子兵站在一高岗上,向罗荣桓这边用日本话大声叫喊着,显然对方把罗荣桓他们当成了自己人。 

  罗荣桓身边的一名参谋懂日本话,向罗荣桓翻译说敌人问我们向西干什么。罗荣桓对参谋说:“告诉他们,有游击队向西去了,我们奉命追赶。东边有八路军的一股部队,正向东逃跑。”这个参谋就站在一块石头上,遥遥地向鬼子咋呼了一阵日本话,鬼子果然快速向东去了。战士们长长地舒了口气,继续向西快速行进 

  罗荣桓告诫大家,对敌情不容有任何疏忽,一丝一毫的疏忽往往会招致不可挽回的损失。罗荣桓还要求队伍紧跟住敌人的一路,把这一路敌人的一举一动摸得清清楚楚,与敌人“不即不离”。就这样,他们仿佛和鬼子打着哑谜一样,一路穿过搜庄鬼子的空隙,向西行进。有时,敌人刚丛村西头出庄,罗荣桓就率部从村东头进庄,甚至,敌人烧的开水还是热的。 

  队伍一直走到沭河岸边,滔滔沭河水挡住了去路,经勘查,发现河上只有一座只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队伍也只能改为一路纵队,行军速度大大减慢。万一不等队伍过去,后面的“扫荡”日军发现异常赶过来,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全功尽弃。 

  望着汹涌的河水,罗荣桓把警卫员叫到身边,对他说:“你沿着桥从河里趟过去,看看水有多深。”看着警卫员到了河对岸,他马上下命令整个队伍全部脱掉棉衣迅速徒涉。和鬼子周旋了好几个小时,强行军近50华里,现在又在齐腰深的沭河里徒涉,扛着武器和棉衣已很疲劳,更何况水流湍急,大家都大口地喘着气,但是,大家都被摆脱险境的希望鼓舞着,吃力地在水中迈着步子前进…… 


来源:琅琊网  编辑:麦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