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姓氏寻踪 >> 文章内容

“宋”字和宋姓起源

[日期:2013-01-03]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877[字体: ]
“宋”字和宋姓起源
           宋学民
 
  “宋”,在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宋,居也;从‘宀’(读面)从‘木’”。并说“宀,交覆深屋也。象形。”清朝段玉裁所著《说文解字注》:“古者屋四注,东西与南北皆交覆也。有堂有室,是为深屋”。看来,“宀”即远古时代,类似于四合院的原始房屋的雏形。也有注释认为是半地下、半地上、且屋顶高大的原始茅屋。
   古人造字,以“宀”字头的文字,也多与房屋有关。如:“宀”下有女子居住者为“安”;“宀”下圈养豕者(豕,读使,古代称猪为豕)为“家”(古代的家,指农家);“宀”下圈养牛者为“牢”(牢本为牛羊栏圈,如古成语“亡羊补牢”;后来引申为监狱);等等。
古甲骨文和钟鼎文、金文中的“宋”字,也是以房屋的象形为特征。古人解释为“足立林下,构木为室”。这大概可以理解为:原始祖先曾经居住在大树周围的原始巢屋的象征;或者就是祖先在远古后期(即:进化到已有象形文字时期),居住在有树木环绕的原始四合院的象征。这大概就是“宋”这个古象形会意字的起源吧。
“宋”字古往今来无繁体、简体之分。
《通志。氏族略》说:“宋氏,子姓,商之裔也”。《史记,殷本纪》载:“契。。。佐禹治水有功,帝舜。。。封(契)于商,赐姓子氏”。上述两段文字,说的是:在上古时期的舜帝时代,有一个被称为“商族”的部落,有史记载最早活动在今河北省西南部的唐河流域(唐河,古称恒水,发源于山西恒山东南,流经河北唐县、望都等县,注入白洋淀),其部落首领名字叫“契”(读启;他是黄帝的第四世孙、即帝喾的儿子、尧帝的异母兄弟)。他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为司徒(掌管民事、教化、藉田、林牧,教民田地耕作和征发徒役、劳役、民伕等);并赐姓为“子”氏。其封地“商”,在今河南东北部的商丘一带。
从此,契和他的商族部落后裔子孙,包括到他的第十四世孙商王成汤所建立的商殷王朝的王族后裔,皆以“子”为姓。所以,“契”便是商族人及其后裔所公认的祖先,“子”氏便成为商族部落和商殷王族的通用姓氏。其商族部落活动地域也随之南移,逐步自河北西南部,散迁到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北部一带。
商族的“商”字,在古甲骨文中,象形为“冈”上有“子”。 因为远古时代的商族人,沿袭他们的祖先有巢氏,为避洪水猛兽,居住在丘岗之上,依大树筑巢室为家。因此,后来的商族人,又把“木”上有“家”画作象形“宋”字,并以此作为本族人所崇拜的“图腾”。这就是最早“宋”字的雏形。后来,人们便称这一族人为“宋人”;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宋地”。
史载:当殷商王朝传到第二十三代武丁年间,商王高宗武丁曾封他的一个叫“子宋”的儿子(这里的“子”,是沿袭商族姓氏或封赐为子爵,“宋”乃封赐方国名号),为宋国国君;其封地即在今河北赵县一带。这是最早有记载被称为“宋”的封国,甲骨文称其国君为“宋伯”“宋子”或“宋公”。至今离赵县城18公里的韩村镇宋城村,还保留着“古宋城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这就是商朝“古宋国”都城遗址。
另据史载:公元前228年,此地被秦国占领,始设宋子县。据赵县县志记载:这里历史上从秦汉到隋唐,都曾设置过宋子县。在西汉时期,刘邦曾封许瘈(读志)为“宋子侯”,宋子县又升为侯爵藩国。
又据史载:商殷末年,姜子牙曾在殷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遇到过居住在朝歌城里的“宋异人”。所谓“宋异人”,意思是:从“宋地”迁来的异地人;或者是有异于常人之处的宋地人。但据考证,那时候“宋”是作为部落和地域称谓,还没有发现以“宋”姓冠名的人名姓氏。
“宋”,作为冠名姓氏的真正起始,源于宋姓始祖微子启,他便是商殷王朝最后一位君主——殷纣王的庶兄。由于微子启在西周初建立了宋国,所以才有了后来以国为姓的宋氏。
微子启,原本商殷王族后裔,本姓“子”,名启,因初封于微地,授子爵,故被尊称微子启。后来到汉景帝刘启时期,曾为所谓避皇上字讳,行文用字时,一度改称微子开。
史载:周武王在推翻殷纣王建立周朝之初,对如何处置殷商王族的问题上,曾有不同意见。当时,有人主张:为除后患,应斩草除根。武王之弟召公姬奭(读史)等,则提出:杀有罪,留无罪。而武王的另一个弟弟周公姬旦则坚持认为:成汤建商五百多年,商朝曾是各诸侯列国尊奉的共主。商王无罪,殷商无罪,罪在纣王一人。既然纣王已死,当务之急应安抚殷商王族及其遗民,共同维护建周之初的安定团结大局。
期间,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他因反对纣王荒淫无道,屡谏不听后,不得已逃避到他的封国微地(一说在今山东微山县一带;一说在今山东梁山县一带;也有史籍说在今山西潞城一带,至今潞城北15里有微子镇),遁避于荒野;并带走了他自己所掌管的王族祭器。这时,微子启眼看殷商王族面临灭族之灾,他当即挺身而出,亲自赶赴周军军营拜见武王姬发,陈述先祖商王的功德,力陈殷商无罪、罪在纣王一人的事实和道理;并要求给予先祖商王保留宗庙,给予殷商王族及其遗民保留一块延续生存的地方。同时,他还亲自献上具有王族象征的王室祭器,以表诚意。从而深深打动了武王姬发,以及周公姬旦等人。
鉴于微子启的声望,武王和周公当即采纳了微子启的建议;并命召公姬奭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纣王之叔(一说亲戚)太师箕子,并将他封国于朝鲜(今辽宁和朝鲜半岛一带),授子爵。同时,武王还亲自带领群臣,到奉祀历代商王的宗庙,隆重进行祭奠。并敕命为被纣王杀害的“亚相”(相当于副宰相)王子比干、大臣商容、梅伯等忠烈之士,建立墓碑祭台,以表彰其功德,并供后人祭祀。还散发鹿台钱财和钜桥粮仓粟米,以赈济殷商遗民等等。
同时,周武王还为安抚殷族人心,起用纣王之子武庚禄父(名武庚,字禄父),承袭殷朝国统(也有史籍说:当时即被封为宋国);并继续以殷商旧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一带)作为殷都;其辖区包括古邶国(邶,读北;今河南汤阴县邶城);古鄘国(鄘,读庸,今河南新乡县一带);古卫贤(今河南浚县一带)等。以奉祀殷商宗庙,管理殷商王族及其遗民。武王姬发还指派他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为殷商遗民封地之监国,史称“三监”。
周武王姬发由于操劳过度,周朝建立第三年,即不幸去世。遂由他年仅13岁的儿子成王姬诵即位,并遗命他的弟弟周公姬旦辅佐成王,代摄国政。这时,管叔由于嫉妒周公姬旦大权独揽,并怀疑周公暗存篡位之心。遂挑拨蔡叔、霍叔,并拉拢武庚禄父,勾结东夷、淮夷等部落,进行公开反叛。
周公姬旦奉成王之命,经过三年征战,终于诛杀了管叔和武庚禄父,发配流放了蔡叔,并将霍叔削职为庶人。平叛结束后,周成王和周公姬旦,根据三皇五帝及夏、商两朝以来,历代分茅列土、分封诸侯藩国的惯例;依据其立功表现及王族关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先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五十三个为周族姬姓国,其他十八个,为旁姓或古代遗留下来的旧有封国。从而“以赏有功,以藩王室”。即一方面论功行赏,封侯立国;一方面安抚西周王族宗室和旧有贵族势力;并利用他们这些分封藩国环侍周边,以藩卫屏护周朝王室。
据《史记》、《尚书》等史籍记载:周成王姬诵和周公姬旦,鉴于微子启的威望和势力,特加封他为宋国公,并在殷商王族及其遗民集聚区建立宋国,定都睢阳(今商丘)。其辖区为当时的梁、济阴、陈留、东平、沛等地;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开封以东、民权西北;江苏徐州以西;山东金乡、泗水至枣庄以南,安徽宿州与符离集以北的广大地区。以安抚和管理殷商王族及其遗民,奉祀殷商先祖宗庙。
同时,按照周朝封爵等级“公、侯、伯、子、男”五等,封宋国为公爵,列诸侯之首,并世代相传。当时封为公爵的,仅有武王之弟姬康叔封卫国公;武王叔父姬虢(读国)仲封虢国公;武王祖父周太王次子姬仲雍之后姬得章封虞(读羽)国公;共三人。其他如齐、鲁等国,那时尚还属侯爵;其余封国,如燕、魏、曹等国,为伯爵;吴、楚、莒、邾等国,为子爵,许国为男爵等等。并且周王对宋国不以臣下视之,相待以宾客之礼;还特别准许宋国王族,可以继续使用殷商礼乐,来祭祀商殷先王(相当于后来典礼仪式上的奏国歌)等等。这在当时等级森严的王权统治下,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特殊礼遇(详见《史记。殷本纪》、《史记。宋微子世家》等)。
周公姬旦还代周成王作《微子之命》,既是作为对微子启的任命诏书,又是对微子启及其先祖商王成汤等人的功德,加以褒扬和表彰(如文中说:商王成汤功德施予当代,美德流芳后世;说宋微子尊崇仁德,效法先贤;谨慎孝悌,敬奉神灵;又说成王敬重你的仁德,并希望宋微子及其宋国:弘扬你们祖先的美德,治理好你的黎民百姓等等(详见《尚书。微子之命》)。周公还将《微子之命》昭告天下,让世人皆知。
史载:宋国公微子启在位期间,施行仁政,厉行节俭,关心臣民兵士,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推行教化等等;为宋国基业立国七百五十余年,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并且到大国争霸的春秋时期,宋国曾一度成为“五霸”之一。司马迁在《史记。宋微子世家》中,高度评价说:“微子故能仁贤”“故殷之余民甚爱戴之”。他还引用孔子的话说:“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意思是:为反抗暴政,微子启含愤弃官离去,箕子装疯沦落为囚奴,比干犯言直谏被剖心而死;殷商王朝曾有他们这三个仁德高尚的人)。孔子所说的“仁”,含有仁德、仁慈、仁爱、仁君等意思,在当时是至高无上的赞美之词。
微子启的仁德贤明和崇高威望,深受国人拥戴,其族人皆以有微子这样的贤明君主,而引以为荣。所以,宋国公族及其后裔,便以《周礼》“五世亲尽,别立公族”为依据,相约同尊微子为共祖;以国为姓,另立宗族。从而,共同将其原为商殷王族所沿袭的“子”姓,而改为“宋”姓。从此,微子启成为宋氏开姓始祖。这就是“宋”姓的起源。
根据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西周年代》一书记载:依据司马迁的《史记》所载历史纪年推算,武王克商为公元前1054年;周成王元年为公元前1051年。以此推算,自微子启于公元前1041年建立宋国,宋姓氏族延续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约3050余年)。至宋偃王失国(公元前286年)之后,宋氏族人普遍使用宋姓算起,也有接近二千三百余年的历史了。(历史纪年算法有多种,略有差异,本文采用《史记》《中国历史纪年表》(修订本)算法,作为历代纪年的对照参考)。
还需要说明一点:现代史书通常认为:从盘庚迁殷,商朝才被改称“殷”或者“商殷”、“殷商”。而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以《殷本纪》为题,把盘庚以前的商朝,也统以“殷”相称。究其原因,商族方国大约自夏朝末期,即曾被称为“殷人”或“有殷氏”等;据《尚书。序》记载:“自契至于成汤,八迁”,其中成汤之前就有“殷侯迁商”的记载;其所迁城邑曾有“殷亳”等记载。但由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通常是以夏、商、周三代,来划分那段历史朝代的。所以,本文引用其中的内容时,有将商朝的“殷”改称为“商”;盘庚之后则以“殷商”或“商殷”并称。特此说明。
另据史载:周公姬旦平定“三监”与武庚禄父等叛乱之后,曾将原商朝武丁之子(即子宋)的封国——古宋国,封与微子启的弟弟微仲衍之子公子稽(即后来的宋公稽);史称“宋公”,以奉先祀。但在微子去世前,因微子的嫡长子世子适(又名微伯),先微子而去世;微子没有传位给年轻的长孙公子腯(读盾;又名遁,也读盾);而是传位于一直辅佐并追随自己的弟弟微仲衍。
所以,到微仲衍之孙丁公申继位后,即把故宋国迁并于商丘,合二为一了。上面提到殷商末期姜子牙曾遇到的“宋异人”,他所居住的“宋地”,也可能就是指古宋国这个地方。
据史籍记载:宋国约在1042年建国,共传二十六世,三十四君,立国七百五十五年。宋微子生于丙辰年正月初八;于周康王二十四年(公元前1004年)四月初八去世;在位38年,享年八十四岁。
宋微子去世后,举国哀悼。居住在今山东枣庄微山县昭阳岛周围的宋氏族人及殷商王族遗民,为纪念始祖宋微子,并就近悼念他;曾在岛上修建了“微子庙”和“微子墓”。从此,昭阳岛改名为“微山岛”;昭阳湖改名为“微山湖”。直到现在还保留如故,并经历代重修扩建后,成为当地著名旅游景点。
也有史籍记载说:微山岛一带曾是微子启的最早封地,并说武王伐纣时,微子启曾在此地避过难。但由于那一时期的历史资料缺失严重,目前尚难以找到更多史料,加以佐证。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