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姓氏寻踪 >> 文章内容

《宋氏源流》选载·历代宋国

[日期:2013-01-02]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   阅读:200[字体: ]

                               其八、宋国宋王与郡望名人

 

              (一)历代宋国

   

   历史上除宋微子创立的周朝宋国外,历朝历代以“宋”为国号的国家或政权,还有以下几个。

 

   1、子宋国

 

  商朝第二十三任商王武丁(即商高宗,姓子,名昭,公元前1250至1129年在位),曾封他的一个叫“子宋”的儿子,为宋国国君;其封地在今河北赵县一带。这是最早有记载被称为“宋”的封国,甲骨文称其国君为“宋伯”“宋子”。至今离赵县城18公里的韩村镇宋城村,还保留着“古宋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这就是商朝“古宋国”的都城遗址。 

据赵县县志记载:公元前228年,此地被秦国占领,开始设置宋子县。这里历史上从秦汉到隋唐,都曾设置过宋子县。只有西汉时期,刘邦曾封许瘈(读志zhi)为“宋子侯”,宋子县被升格为侯爵藩国。

 

 2、宋公国

 

西周初,周成王封宋微子建立宋国的同时,还曾将原商朝武丁帝之子(即子宋)的封国(今河北赵县的古宋国),封与宋微子的弟弟微仲衍,因仲衍在朝辅佐微子,由仲衍之子公子稽(即后来的宋公稽)代为管理,史称“宋公”,属伯爵;以奉先祀(即作为祭祀祖先的地方)。在宋微子去世前,因微子的嫡长子世子适(又名微伯),先微子而去世;微子没有传位给年轻的长孙公子腯(也写作遁,都读盾dun;又名公子裌,读甲jia);而是传位于一直追随并辅佐自己的弟弟微仲衍。所以,大约到微仲衍之孙宋丁公(姓子,名申)继位后,将其祖上这一封地迁并于商丘,合二为一了。 

3、南朝刘宋(公元420至479年)

 据史书记载:东晋末年,司马氏朝廷衰微,军阀割据,局势混乱。公元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机起兵篡位,定国号为“楚”。北府军将领刘裕(又名刘寄奴)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即捍卫朝廷),并最终消灭了桓玄的力量。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司马德文)将帝位禅让给他,从此东晋灭亡,晋恭帝先被封为零陵王,次年被杀。公元420年,刘裕建立新朝,国号为“宋”,定都健康(今南京市)。史书上为区别后来的“北宋”、“南宋”王朝,称其为“刘宋”王朝。曾拥有今秦岭、黄河以南的长江和珠江流域、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以及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的广大地区。

刘宋王朝正处于“十六国”(包括汉、成汉、后赵、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燕、南燕、北燕、前秦、后秦、西秦、冉魏、夏)末期与“南北朝”初期。刘宋王朝作为“南朝”肇始国,主要与逐步统一了北方的“北魏”国相邻,两国曾一度征伐叠起,战事不断。刘裕死后,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年号“元嘉”),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国家经济有所恢复与发展,史称“元嘉之治”。到公元453年,他的长子刘劭为了篡夺皇位,竟残忍地将他杀害。此后,内乱不断,混战不止,而且帝王荒淫残暴,朝政日益腐败,国家从此一蹶不振。公元479年,宋顺帝刘准被迫将帝位禅让给了掌握军政大权的将军萧道成,刘宋王朝从此被萧氏“南齐”王朝所取代。刘宋王朝共历八帝,统治六十年。

 

     4、唐初宋国(公元623至624年)

 隋朝末年的起义领袖辅公祏(读石shi),割据一方,并于公元623年宣布建立“宋”国,定都丹阳(今南京市);拥有今江苏和浙江一带。至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为唐王李世民所灭。

     5、赵宋王朝(公元960至1279年)

 

五代十国(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为“五代”;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为“十国”)末期,时任后周国殿前都点检、禁军统领(相当于卫戍区司令)的赵匡胤(宋太祖),在汴梁(即今河南开封)之北的陈桥发动兵变,宣布废掉年幼的后周恭帝柴宗训,而自立为帝,国号“宋”;立都东京汴梁(即今河南开封,当时的“西京”为河南洛阳)。史称“北宋”。

    赵匡胤为纪念自己曾被封为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而起家,特升宋州(今河南商丘)为应天府,并改宋州为“陪都南京”。他取国号“宋”,也源于此。

北宋王朝建立后,赵匡胤又通过南征北战,结束了自唐末五代十国而形成的四分五裂局面,使华夏中国又归于统一,并逐渐进入历史上经济、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据史学界考证,以宋仁宗时期国库年收入折算成黄金的估价,北宋当时的GDP(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世界GDP的80%;而都城东京汴梁与西京洛阳的人均GDP,更是相当于现在的4000美元。属于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那是的全国总人口,由唐朝最盛时的五千多万,发展到宋朝鼎盛时则突破了一亿。历史上有:“生民以来,能济登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兴隆)也”的说法。

但由于宋朝建国初,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之后,开始重用文官管理,而忽视军队建设。恰在这时的北方少数民族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国,正处于兵力强盛时期。加之后期北宋朝廷实行“联金抗辽”等战略性失误,从而导致辽国衰微,金国失去辽国制约,则集中兵力对付宋国。至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兵攻入汴梁,宋徽宗赵佶与钦宗赵桓两帝被俘,押往金国。次年,渡江南逃的康王赵构,回到陪都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史称宋高宗。

此后,宋高宗赵构渡江南迁,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从此,北宋消亡。北宋共传九帝,统治168年。

“南宋”朝廷偏安于淮水以南,拥有今淮河至大散关以南的疆域;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但由于失去了淮河以北的大片领土,面对北方强敌金军与元军,又是军事战略表现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至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蒙古军队攻陷临安,南宋恭帝赵显投降后,抗金英雄文天祥、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读夏xia)为帝,史称宋端宗。但不久宋端宗病死。陆秀夫、张世杰等又拥立卫王赵昺(读丙bing)为南宋国主,史称宋少帝。在今广东一带继续抗击元军,至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最终被元朝所灭。文天祥等因英勇不屈就义,陆秀夫与少帝赵昺投海自尽。从此,南宋灭亡。南宋共传九帝,统治153年。北南两宋,共历十八帝,统治三百二十年。 

6、元末宋国(公元1355至1366年)

元朝末(公元1351年)5月,刘福通发动红巾军起义。公元1355年2月,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皇帝,号为“小明王”,定国号“宋”,改元“龙凤”,定都(读博bo)(今安徽亳县),史称“后宋”,又称为“韩宋”。因战争转移,先后建都亳州、安丰、汴梁、滁州。1363年2月,刘福通战死,政权落入吴国公朱元璋(后晋升吴王,最后又称帝建国,即明太祖洪武皇帝)手中。从此,“后宋”(“韩宋”)名存实亡。1366年12月,韩林儿被溺死于瓜步江,“后宋”正式宣告灭亡。“后宋”自建国至灭亡,共立国12年。其势力范围一度到达安徽、河南、陕西、山东、山西、湖北、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内蒙古、河北、朝鲜;并曾一度打到大都(即今北京,当时元朝京都)附近,给予了元朝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腐朽元朝的灭亡。“小明王”的原属部众朱元璋部,最终推翻了元朝,建立起大明王朝。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