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宋氏先祖 >> 文章内容

《宋氏源流》选载·伊尹相商

[日期:2016-02-29]   来源: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42[字体: ]

二)伊尹相商

 

     伊尹是商朝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奴隶成为著名宰相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伊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见之于甲骨文记载的“师仆”,即贵族子弟的家庭老师。辅佐商王成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又辅佐太丁、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帝王理政安民五十余载,成为商朝时期与商王成汤享受“并祀”(合并祭祀)的唯一辅政大臣。他既是商朝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又是古代医学厨艺等方面的鼻祖。他的名气之大,以至后来历代历世、甚至直到今天,史学家和文学家们,还把“伊尹再世”之类评语,当作歌颂和赞扬某位宰相、总理一类伟人的象征。

 

    史书记载:伊尹(读引yin),,名挚(读止zhi),小名阿衡,“尹”不是名字,而是当时相当于”的官称

伊尹的出世,古代史书上有多个版本,甚至还夹杂着一些神话传说。相传伊尹的父亲是个厨师,母亲居于伊水(今洛阳伊河)之上采桑养蚕的女仆。他母亲生他之前梦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意思是,当看到石臼中出水时,赶快往东走,千万不要回头看”。天亮后果然发现水如泉涌,于是这个善良的采桑女赶紧通知四邻向东逃奔二十,回头看,那里的村落成为一片汪洋。因为她违背了神人的告诫(告知邻人),所以身化为空桑(树干空心了的老桑树)不久有莘氏采桑女发现空桑中有一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氏国,国王便命厨师抚养他。因为他在伊附近得到的,故取姓”,起名为“挚”(意为取得)

 

相传伊尹自幼聪学上进,虽耕(指种地)于有莘国之野,但却乐尧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调技,又懂治国之道;既作奴隶主贵族的厨师,又作贵族子弟的“师仆”(即家庭老师)。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远近闻名,以致使求贤若渴的商王成三番五次拿着玉、帛、马、皮等珍贵聘,亲自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至今河南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平兀如几的小山,就是世传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由于有莘氏国开始不答应聘任,最后成设法有莘氏国君的女儿为妃于是,伊挚以陪嫁奴仆厨师的身份来到汤身边。

 

另据《吕氏春秋》载:“有莘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庖人(即厨师)养之”;“故命之曰伊尹,此伊尹生空桑之故也”。这里记载的伊尹出世,也是有莘氏(即古有莘国,在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一带)采桑女捡到的婴儿,其他情节如将婴儿献给了有莘国国君,国君便让庖人(厨师)抱去抚养等,说法基本一致,只是出生地点有差异。  

    还有史籍说:伊尹本是尧帝后裔“伊祈氏”所生,因出生于河南洛阳伊河流域,后来担任了商王成汤的宰相,因宰相古代被称之为“尹”;所以,后来史书上就称他为“伊尹”等等。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说:“伊尹,名阿衡。阿衡欲见汤(即商王成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媵,读应ying;媵臣,即古代陪嫁的奴仆);负鼎俎(读租zu,鼎俎即锅勺刀板之类厨具),以滋味说汤(成汤帝),致于王道”。意思是说:伊尹本名叫阿衡,他想去见商王成汤,苦于没有门路,就去应聘有莘国公主陪嫁的奴仆,他背负着锅勺刀板等厨具,随公主陪嫁到成汤那里。阿衡通过烹调美味的珍馐佳肴,来引起成汤的注意,从而得以接近成汤;并乘机以烹饪技巧比喻帝王治国之道。由于他的话让成汤听后大为惊奇,成汤慧眼识才,不拘一格选用阿衡为近臣幕僚,并很快又提升为宰相之一,最终辅佐成汤成就一代圣王,而阿衡则成为一代名相。

 

伊尹作为主要谋士辅佐成汤,经过多年征战,最终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后,并很快统一了华夏中原。相传他任相期间,整顿吏治,洞察民情,使商朝年经济比较繁荣,政治比较清明,商朝国力迅速强大,四方诸侯纷纷纳贡归服。由于治国有方,使国泰民安而天下太平,从而为商朝立国550余年,并创造出灿烂辉煌的早期文明,奠定了根基。

    史书记载:汤武王在位三十年而去世(其中任诸侯17年,登基商朝天子13年),其时他的太子太丁已不幸早亡。《史记。殷本纪》载:“汤(成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就是说,太子太丁还没有继位就去世了。但是,也有一些史籍说:太丁继位后一年去世。并称商朝帝王共历三十一任,太丁在列。因此,在商朝历史上,有关帝位是三十代,还是三十一代,这一历史问题,一直纠结至今。本书采用了较为多数认可的“三十一代说”,在此谨予说明,供参考。

由于太丁早亡,只好“兄终弟即”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位,史称“外丙帝”。结果外丙帝继位仅二年,又不幸去世。而又由外丙帝的弟弟仲壬接任,史称“仲壬帝”。 而仲壬帝继位仅四年后,又去世了。这种“兄终弟即”的王位继承方法,史书古籍评价说,是伊尹为了巩固稳定新兴的商朝帝国,而制定的一大方略。伊尹可能考虑到:尽管成汤去世时,他的儿子们大都已年老体衰(相传成汤享有高寿),但由于他们都是成汤的嫡传子嗣,而且是跟随成汤南征北战几十年的有功之人,让他们晚年过把帝王瘾,也死而无憾了。

    成汤的三位儿子,连续相继即位,又相继死去,伊尹便拥立太丁的儿子太甲即位,太甲是成汤的嫡长孙,史称“太甲帝”,是为第五任商朝帝王。

    

《史记。殷本纪》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尊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意思是说:太甲帝即位后的前三年中,不明事理,又很暴虐;不遵守成汤制定的法度,德行荒谬。因此,伊尹就写了《伊训》《肆命》《徂后》三篇,以示太甲。希望太甲能继承商汤的法度,以治天下。《史记集解》说:“《肆命》者,陈政教所当为也;《徂后》者,言汤(成汤)之法度也。”

《孟子·万章上》记载:“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由于太甲不听劝导,继续违背商王成汤建立的法典;于是伊尹就把太甲软禁于桐宫(在今河南虞城县桐亭一带),让他闭门思过,时间长达三年。由伊尹暂时代理国政,主持朝廷军国大事,并接受诸侯的朝见。这就是商朝早期历史上,著名的“太甲失政”和“伊尹摄政”。

其后的事态发展,史记·殷本纪记载的较为详细:“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意思是说:太甲在桐宫待了三年,有了悔悟的良好表现,伊尹才把太甲迎了回来,并把政权又交给了他。太甲重新执政后,品行和政绩不断好转起来,天下安宁,诸侯归附,终成一代明君。伊尹很是赞赏,于是又作了《太甲训》三篇,加以鼓励和颂扬。鉴于太甲帝重新执政后,做出的贡献,历史上尊称他为“商太宗”。并成为商朝先王中的“三示”之一。古字“示”含有祭祀祈祷等寓意,此处表示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君主加以隆重祭祀的意思;相传商朝早期享受“示”祭的帝王,有太甲太戊、祖乙三人,并称三示

 伊尹的《太甲训》已失,相传俗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就出自《太甲训》。“活”字在《礼记》中作“逭”,逃避的意思。

 

西晋时期出土的《竹书纪年》对于伊尹和太甲则另有一番论。由于古本《竹书纪年》在宋朝就已经散佚,现能看到的都是清朝以后的辑本。方诗铭王修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从《太平御览》《晋书》《史通》《文选》《通鉴外纪》《竹书纪年》载:“伊尹放(放逐)太甲于桐而自立也。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意思是说:太甲从桐宫偷偷逃出后,杀死了伊尹,并仍然让伊尹的儿子伊陟、伊奋,继承伊尹的位置与财产

但从大量史籍记载的伊尹又相继辅佐了太甲的儿子沃丁等史实推断,上述说法并不成立,也缺乏佐证。根据近年陈君俭先生在考证甲骨卜辞时发现干支年表,伊尹实际(去世)于沃丁丁未年。另如《太平御览》、《初学记》《帝王世纪》:“帝沃丁八年,伊尹卒。年百有余岁,大雾三日。沃丁葬以天子之礼,祀以大牢古时祭祀时用的牲畜“牢”,称祭祀时并用牛、羊、猪“三牲”为“大牢,也称太牢”,亲自临丧三年,以报大德焉。”说明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帝继位后,伊尹才去世。并说伊尹活了一百余岁;沃丁帝(姓子,名绚)以隆重的天子之礼,安葬伊尹于亳都之郊商王成汤的陵寝旁,并以崇高的“大牢”之礼进行祭祀;沃丁帝还亲自为他服丧三年,以报答其恩德。

此外,甲骨文卜辞,也有大乙(即商汤)和伊尹并祀的记载其时还有大臣咎(读究jiu)单,为此作了《沃丁》一篇,以颂扬伊尹的事迹,流传于后世。由此,可以判断,有关太甲杀伊尹,或为误传、讹传。

 

 有关伊尹的历史业绩,史书古籍记载较多。如墨子·尚贤》:“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师仆就是奴隶主贵族子弟的家庭教师 。孟子说:“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可见后来伊尹又成了商成汤的老师。《孟子·万章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就是说,伊尹导成汤效法尧舜以德治天下;并教导他讨伐夏朝,以拯救万民的方略。

相传伊尹还利用与夏桀妺喜的交往,通过妺喜掌握夏桀内部的许多重要情报。为商王成汤推翻夏桀、建立商朝,立下了首功。商朝建立后,封他《史记·殷本纪皇甫谧注云:“尹,正也,谓汤使之正天下。”所谓“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则,作天下楷模,师范天下。又如尚书·君爽》周公语说“伊尹格于皇天。这句话的意思说,伊尹可他的话就等于天子之。可见伊尹的地位与权威之高,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相传有关伊尹的代表作品《汝鸠》《汤誓》《伊训》等三篇,代表了他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在太甲禁闭桐宫期间,《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教导太甲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此外,伊尹的哲学思想,还可以从《尚书》、《孟子》、《吕氏春秋》、《史记古籍找出一些零的记载。

 

相传伊尹又是中原菜系创始人中华厨师的鼻祖。如南北朝昭明太子所著《七契》中说:“伊公调和(五味) 《史记·殷本纪说:“伊尹负鼎”(指伊尹曾背负着烹煮牛羊的大铜锅追随成汤);汉书说:“伊尹善割烹(宰杀和烹饪)《鹖冠子·世兵篇》甚至“伊尹酒保”等;表明伊尹早年确以厨师为业。据说他去见汤时烹调了一份鹄鸟之羹天鹅羹)很受成汤青睐。《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伊尹说汤以至味”;史记·殷本纪有“伊尹以滋味说汤”记载;就是说,伊尹曾用“调和五味”的道理,向成汤阐述尧舜帝王之道。当代著名烹饪理论学者熊四智先生,甚至还专门写过一本叫作《当立伊尹为厨坛始祖》的书,推崇以伊尹为厨师鼻祖。如今在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烹饪也都奉伊尹为中国的“厨圣”、烹饪之圣”。

伊尹又是本草“汤剂”的发明者。相传他最拿手的是用草药为人治病,而且药到病除,人称活神仙资治通鉴称他“悯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明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甘咸淡之味,轻清重浊阴阳升降走十二经络表里之宜。”《甲乙经·序》也说:“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说文释“尹”作“治也”。古文字学家康殷指出:古字象形,“象手执针(针灸)之状,示以针刺疗人疾病”;并说其官名”,同样是医疗治调之意的引申转化;把伊尹“治国”与“治病”,相提并论。《汉书·艺文志》中有《汤液经法》,医家认为此书为伊尹所撰。晋代皇甫谧:“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代著名儒医李梴(读产chan)记载:“伊尹殷时圣人。制《汤液本草》,后世多祖尊为祖师传承其法。”元代王好古撰有《汤液本草》一书,并论证“汤液就是伊尹所创立的;书中有神农尝百草,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为万世法,既简且要。(商)殷之伊尹宗(传承)之,倍于神农,得立法之要,则不害为汤液”等论述。”

 

关于伊尹的出生地和陵寝地,也有多种说法。

1、《河南杞县伊氏家谱》序文说:伊氏后人从汉昭烈帝时为官的第六十六代伊籍和魏时官拜司空的第六十八代伊睿起就开始着意于谱牒,明一百二十代伊思礼增修成谱,清代的伊六璧又于嘉庆九年(1804年)重修。据伊氏后人介绍,伊氏已在这一带生活了数千年,传了140多代。相传清代嘉庆九年,孔子第七十三孙、衍圣公孔庆镕曾为《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作序,孔庆镕的夫人还亲笔画了伊尹像和伊尹庙图。以上说明伊尹的故里和出生地在今河南开封、杞县一带。

2、山东菏泽史志记载:伊尹的故有莘地,今曹县的莘冢集。曹县旧志记载:“后汉郡国志引皇览曰:‘已氏城有平利乡,乡有伊尹冢(坟墓),即此,在楚邱西南二十余里,西望汤陵(成汤陵墓),前有祠,宣德间,知县范希正置墓上,在汤(成汤)为亳都。’史记曰:“‘帝沃丁葬伊尹于亳’是也。” 

3、在今河南嵩县城南沙沟龙头村,明代曾重修过的“元圣祠”,是作为纪念伊尹生地而立的。祠堂有对联:“志耕莘野三春雨,乐读尼山一卷书”。上联说的是伊尹耕桑于莘野(今嵩县莘乐沟),下联是说孔丘著书于尼山。可见古人是把伊尹孔丘等量齐观的,伊尹被称“元圣孔子被称“至圣

4、《河南通志》记载:“伊尹,名挚,夏末商初人,生于杞之空桑(今杞县葛岗乡西空桑村),别称伊尹村。”

5、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沃丁八年,伊尹卒。死后葬在西亳。河南偃师市西里,汉田横墓东,离汤(成汤)里有阿衡伊尹墓。1983年春,中国考古工作者在今洛阳市偃师市西洛河北岸尸乡沟一带发掘的商城宫殿遗址证明此处为商都西亳,而伊尹死后葬于西亳应为此地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