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宋氏先祖 >> 文章内容

《宋氏源流》选载·三公盛世

[日期:2017-12-24]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   阅读:563[字体: ]
 (三)三公盛世

 

在今河南商丘古城西北梁园故地,有“三陵台”古迹,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此处安葬着五位宋国国君,其中有开创“三公盛世”的宋戴公陵墓。史书记载“前三陵”包括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的陵墓;“后三陵”包括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的陵墓。宋戴公陵墓显得尤为突出。

 

据史籍记载:宋戴公,姓子名撝(读挥hui,又名:白);是宋国第十一任国君,乃是宋哀公的长子,微仲衍的第九世孙。生于公元前842年,卒于公元前766年;在位三十四年(公元前799至前766年)。

宋戴公的曾祖父宋厘公(也写作釐公;名子举,公元前858--前831年在位二十八年;宋厉公之子),是宋国第八任国君。厘公在位期间的事迹,史书上记述不多。最突出的是,他在位期间,曾西周厉王之后的“周召共和时期

所谓“周召共和”(又称“共和行政”)起因是周厉王为了聚敛更多的财富以供挥霍,推所谓“专利”制度,强行天下山林泽有,不许平民入内樵采渔猎从而触犯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怨言四起。于是厉王告谕国私议朝政者,杀无赦人们不敢公开场合言,路途相见也只能以目示意(即召公虎)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旦决口就无法收拾。他主张广开言路,但厉王一意孤行。不到三年,广大国人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于是,在公元前841年,爆发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国人暴动,厉王被迫逃读使shi,今山西霍州)太子在召公家中,国人闻而攻之,幸亏公以自己的儿子代替而被杀,太子得以脱险这时,周朝东边的诸侯卫武公带兵赶到了镐京。于是召公虎(即召穆公,姓姬名虎)便出面代表周厉王的旧臣请卫武公暂时代行执政,自己和另一大臣周公(周公旦的后代)辅政。因为卫武公姓姬名和,他的封地在共(河南辉县),因此又称共伯和共伯和摄行政事那一年,史书简称“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马迁《史记》便从一年开始纪年;从此使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 

宋戴公的祖父宋惠公(名子覵,读辩bian;公元前830--800年在位三十一年;宋厘公之子),是宋国第九任国君。其历史事迹,史书记载不详。

宋戴公的父亲宋哀公,是宋国第十任国君。他继承其父宋惠公在位仅一年,就不幸去世了。 

 

史书记载:宋戴公早年曾被周宣王封为卿大夫,其父宋哀公去世后,继位成为宋国国君。

相传戴公自幼聪慧,过目不忘;而且生性仁慈,珍爱生灵。幼年时看见小鸟受伤坠地,就为它疗伤养护;看到宰牛场面残忍,从此不食牛肉。为此,在议定继承人时,有人认为他过于仁慈软弱,不堪重任。但他慷慨以对,认为:国君当以仁德治天下,这是先祖汤王的遗训;仁慈的汤王曾教人捕鸟“网开三面”;而先朝纣王(即帝辛),聪明过人,口才出众,力能擒虎;却终因暴虐而丧国。一席话打动了满朝文武群臣,从而被拥立继位。

戴公在位期间,正考父(孔子的祖先,详见下文)为宰相辅佐朝政,以贤德爱民,行改革,国力强盛而著称。史书记载:戴公即位不久,就推行四项重大改革。

废除公田藉田,田赋由十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以减轻民众负担

王室停止酿酒,已酿好的酒全部封存留作祭祀和招待外宾之用。

国家除宴请外国宾客外,所有筵席停止用酒。

王室餐减少菜肴数量。他自己以身作则,停止饮酒,并坚持每餐只菜。以倡导俭朴节约,杜绝挥霍浪费,防止腐化堕落。

相传每当遇到自然灾害时,戴公都会立即下令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并注意受伤民众,修建房屋民居;同时祭告天地,忏悔自己的过失,以图改过自新。

为了克服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戴公注重研究扩大生产的措施;还建立了新式农具生产推广使全国都用上了新式农具从此宋国逐渐发展壮大,日益强盛,在春秋列强中占有一席之地。

戴公还一惯谦逊忍让,睦邻友好,从未和其他国发生过争端。

 

戴公去世后,周平王特追封谥号“戴”,寓意“受民爱戴”;从此史称“宋戴公”。其后人“以王父字为氏”,形成“戴”姓氏族,并尊奉宋戴公为一世始祖。相传戴公后裔十分兴盛,后来陆续繁衍分离出了:、武、宣、穆、、乐、牛、石、华、皇、皇甫、、向、钟、宗、目夷、目、鱼、墨台、司城右师、舍、老、朔、祝其、仲、荡、边、锡、司马司寇司徒、司、鳞东乡等一百多个姓氏。戴氏家族历2700年的时代更替,其子孙遍布海内外。每年都有海内外的戴氏宗亲到三陵台寻根祭祖;而“世界戴氏宗亲总会”也定期举行恳亲祭祖大会等活动

 

戴公的儿子司空,于周平王六年(公元前765年)即位,史称宋武公。即宋国第十二任国君,也是宋氏第十世祖。武公继承戴公遗志,为强国富民,革故鼎新;曾首创海关税,成为中国历史上建立海关和实行(列国与列国之间)关税制度的创始人。由于国家对走私偷税的依法管理,不仅抑制了不法商人,也增加了国库收入,使宋国日益强盛。 

  

《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初,宋武公之世,鄋(读搜sou)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读尔er)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 

    《左传》上述记载,说的是宋武公初年,北方游牧民族长狄(也写作长逖,读替ti)鄋瞒部落,春秋时曾居住在今山东高清一带。其族中还有赤狄、白狄等狄族分支;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经常侵入中原,掳掠财物,杀害百姓。并且采取抢了就跑的战术,给国家安定造成严重威胁。

宋武公决定予以反击。当长狄鄋瞒部落再次入侵掳掠时,武公派他到弟弟司徒(掌管民众教化等)充石(字皇父;商周时期六十岁以上的男子可冠名“父”,有的则是后来书写时尊称或追记为“父”),及司徒充石的两个儿子司寇(掌管刑狱司法等)牛父和公子谷甥,统率宋国大军,发动了著名的“长丘之战”(长丘在今河南封丘)。

在这次战争中,由司寇牛父率驷乘战车作为主力,公子谷甥担任司徒充石的右军,将军耏(读尔er)班为司徒充石驾驭主帅战车。经过与长狄展开激战,最后打败了长狄部落,并俘获其部落首领缘斯。但由于这次战争极为惨烈,司寇牛父和公子谷甥皆战死。

 

战后,宋武公感念司寇牛父壮烈牺牲疆场,特封他的后人世袭大夫之职。在司寇牛父的后裔子孙中,后来有以王父(即祖父或玄曾祖父)字为姓氏者,称牛氏;有以先祖官职为姓氏者,称司寇氏,后来有的又简化为单姓司氏、寇氏。同时,还封耏班后人世袭镇守都城城门(即商丘古城耏门)之职,并负责收取此城门的关税。耏班的后人,因此以耏为姓。  

 武公在位十八年,于周平王二十三年(公元前748年)去世。周平王追封谥号“武”,因此史称“宋武公”。武公去世后,安葬于戴公陵墓之侧。

相传武公有一女儿,嫁与鲁国的鲁惠公,生子鲁桓公。从而,通过宋、鲁联姻,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同盟关系。

宋武公之后,为避他的字讳,自此朝廷司空之职(掌管工程建设等),改名为“司城”或“司工”。而且由此衍生出了复姓“司空”“司城”“司工”和单姓“司”“城”等姓氏

 

武公的儿子名叫子力,周平王二十四年(公元前747年)即位,史称宋宣公。即宋国第十三任国君,也是宋氏第十一世祖。

史书记载:宋宣公为人谦和礼让,持重守成;并继续任用曾在戴公、武公两朝担任上卿(即宰相)的正考父,总理国政。史书上说:正考父学识渊博,经验丰富,德高望重;虽是三朝元老,一世名相;但他非常谦恭俭朴,仁德贤明;并且鞠躬尽瘁,竭尽职守,很受后人敬仰。从而,使戴公、武公开创的盛世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正考父是宋国第五任国君宋湣公的四世孙,他的儿子孔父嘉,便是孔子的六世祖,也是孔姓氏族的开姓始祖。

宣公在位十九年,当他病重时,他想把君位传给弟弟子和,把先祖微子与微仲衍传承下来的兄终弟即继位传统发扬下去。但弟弟子和不肯接受,再三谦让。经过宣公一再说服,最后子和才继承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宋穆公。

宣公于周平王四十二年(公元前729年)去世后,周平王追封谥号“宣”。故史称“宋宣公”。宣公也安葬于戴公陵墓之侧。

 

后人感念戴、武、宣三公,开创和继续了宋国盛世,便在三公陵墓前修筑祭台,按时隆重祭祀。因此,“三公”陵园被尊称为“三陵台”。

到了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儿子刘武,被封为梁王(死后又被追封为梁孝王)。刘武的母亲就是曾经垂帘听政的窦太后,汉景帝刘启则是他的同母兄弟。所以,刘武侍宠而奢,他的封国——梁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所以,刘武财大气粗,喜欢奢侈。据说刘武看好了“三陵台”这块风水宝地,便以此为中心,投入巨资,新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苑林——梁园。

梁孝王刘武,不仅生活追求奢华,他还喜欢附庸风雅,招来大批文人墨客,整天吟诗作赋,赏花品茗(茶),诗酒狂欢。当时著名的才子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都是他的座上宾。他的惜才好士,也引来许多落魄、不得志的士人侠客。从而,有人暗将养士蓄侠和作乱谋反与他联系起来,引起了汉景帝的严重猜忌。最后梁孝王不明不白的突然死去。所以,历史上留下了“梁园虽好,非久留之地”的典故,流传于世。如今,梁孝王刘武建立的“梁园”,已成为河南商丘市梁园区的一个著名景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