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宋氏先祖 >> 文章内容

《宋氏源流》·宋氏远祖(下)

[日期:2016-02-29]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   阅读:115[字体: ]

(四)尧  帝 

 

按照《史记·殷本纪》等记载:尧帝,是帝喾的第三位帝妃庆都氏所生,他是宋微子的祖先商契的同父异母兄弟。

尧帝因诞生于唐地(今河北唐县一带)伊祁山,而姓伊祁,号放勋;又因他最初被封为唐侯,又史称唐尧。还说他最早曾居住于陶(即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县一带),也称陶唐氏。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他的异母哥哥帝挚(读只zhi),在继承帝喾的王位九年后,由于体弱多病,且为政不善,又让位给他。而尧帝则把自己原来的封地,让给了哥哥帝挚,并改封他为唐侯。

尧帝在位七十年,先定都唐地(在今河北唐县一带),辖区相当于现今河北西南部的唐河和滹(读呼hu)沱河流域。后因水患频发,初迁都于蒲阪(今山西运城永济蒲阪),后又西迁至平阳(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并在太原晋阳一带筑有唐城。《汉书。地理志》记载:“晋阳城北二里有唐城,尧所筑。”《尚书疏正》记载:“尧为天子,实先都晋阳,后迁平阳”。

史书记载:尧帝才智非凡,德才兼备,且富有开拓精神。史书上称赞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德亲九族”,“协和万邦”;使天下安宁,九族和睦。他“命官授时”,即寻访考察贤能之士,任命为各级官吏;并制定四季历法,教民众按时耕种,不误农时。 

《尚书》等史籍记载:尧帝时期,最早建立了“四岳”(即四方部落首领)和“十二有牧”(牧,含有掌管治理和养育教导的意思)等地方部落首领政治协商议会制度,凡是国家大事,即召集“四岳群牧”开会,通过政治协商,做出重大决策。

他还任命虞舜(读羽顺yushun,即后来的舜帝),负责推行德教,教导臣民以“五典”: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作为五种美德,引导规范社会家庭和个人行为。他不仅文治昌明,而且武功高强;曾带领军队征服南蛮,猎杀猛兽,为民除害兴利,罚乱禁暴;使人民过上安宁的日子。

在他当政时期,还最早发明了造酒和围棋等,从而教民娱乐,礼待宾客。从此,使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文明昌盛的历史时代。

到晚年,帝尧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丹朱继承帝位,而是坚持采取禅让的方式,通过荐举、考察、选拔和召开“四岳群牧”会议等一系列程序,把万乘至尊的帝位,禅(读善shan)让给了与自己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虞舜,接替自己登上天子之位。而他自己则退居避位,直到二十八年后去世。史书上说他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一十八岁,是上古时代,帝王中的老寿星。

史书记载:帝尧去世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不举行娱乐),以思尧。”所以,后来的儒家和墨家等先秦学派,把尧、舜二帝与大禹、商汤,尊奉为古昔“四大圣王”。

 

 

                (五)舜  帝

 

舜帝,又称虞舜,名重华,字都君。《孟子。离娄下篇》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有史籍记载说:诸冯,即今山东诸城。也有史籍说他出生于姚墟(今河南濮阳市范县),因此姓姚。又有史书说他曾居住于妫(读归gui)水之滨(今北京延庆永定河支流),故以妫为姓。因他后来建国号为“有虞”,定都蒲坂(故址在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史称 “虞舜”或“帝虞”“帝舜”“舜帝”等。

相传他虽属颛顼(读专许zhuanxu)帝的后裔(颛顼第六世孙),但其时家境已属平民,“五世为庶人”(即五代都是老百姓)。他自年轻时,即对迫害、虐待他的继母、弟弟和昏庸的盲人父亲,坚持以德报怨,以至孝至贤,而闻名于世。后来被当时的“四岳”(四方诸侯之长),推荐给了帝尧,受到重用。再后来帝尧还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虞舜为妻。最终经过帝尧长期的考察、培养和历炼(据吴晗著《中国历史常识》考证:虞舜先后协助尧帝处理国事二十八年),才被选拔确定为继承人,并最终以尧帝禅让而继位。

 

舜帝在位期间,实行重大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并尤其注重选拔百官,赋以重任。如重用大禹,担任“司空”(负责治理水土);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商契(读谢xie),担任“司徒”(推行民众教化);弃,担任“后稷”(掌管农业);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即手工业作坊);益,担任“虞”(掌管山泽林木);伯夷,担任“秩宗”(掌管宫廷礼仪);夔(读奎kui,亦读挠nao),担任“乐官”(掌管音乐教育);龙,担任“纳言”(发布命令、征集意见)等。

同时规定,朝廷三年一考察,并以考察是否称职,决定官员的提升罢免。从而,在加强吏治,选贤任能;教化民众,建立法制;治理水患,发展农业,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创造了辉煌业绩。并使国家政权,在组织制度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

 

史载:舜帝曾亲自率民耕种于舜耕山。其地一说在山东济南历山,此处至今有舜耕山、舜耕街等历史遗迹。一说在今浙江上虞市,那里有舜井、舜桥、大舜庙、舜耕公园等景点。但也有史家怀疑,认为可能是后来北方官府、士人,当遭受西北游牧民族入侵而渡江南迁后,侨置(即仿照设置)于此的纪念景观。但不管怎样,可见后来人们对舜帝的崇敬之情。

 

竹书纪年载:“有虞氏舜作大韶之乐”。《吕氏春秋·古乐篇》:“帝舜乃命质修九韶》、《六列》、《六英》明帝德。”由此可知,舜帝所《韶主要是用以歌颂示范为帝的德行。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作为国家大典用乐。

周武王定天下,封赏功臣,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建齐国,由此《韶传入齐。相传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在高昭子家中观赏《韶后,由衷赞叹:“不图为乐至于斯!”“学之,三月不知肉味。”意思是,孔子说:想不到《韶乐》竟如此高雅并从此孔子开始学习《韶乐》而入迷,竟然三个月尝不出肉的味道《史记·孔子世家·述而》。为此,而留下了一佳话。  

 

史书上说,舜帝在位三十九年,到老年的时候,他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堪重任;并坚持遵循禅让制度,最后确定让治水有功、威望最高的大禹继承帝位。自己则到南方巡狩,最后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嶷山(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另外,还有山西运城舜帝陵位于运城市鸣条岗西端,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舜帝的嫡传后裔,最早被封于虞国,在今河南虞城县境内。

史籍评价舜帝,总是与尧帝并称为古之圣王。并有“四海之内咸戴(一致拥戴)虞舜之功”,“天下明德(英明德政)皆自舜帝始”等,为其歌功颂德者,不胜枚举。连当代以薄古厚今著称的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诗词中曾写下了“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名句,也含有称颂尧帝和舜帝,并期盼人们效法尧、舜精神之意。

 

史书上说:“尧都平阳”、“舜都蒲阪”、“禹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三帝之都,均在今山西运城周围;按照“帝王之都为之中”的说法,一些史学与考古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中心”,应在今天号称“黄河金三角”的山西运城一带。

另据当代学者倪方六教授等考证尧、舜、禹都曾定都山西运城一带,与此地盛产池盐有关。食盐,是人类日常必需品。因上古时代尚无海盐,人们摄取盐分的主要来源依靠池盐、井盐和岩盐等。所以,盛产池盐的山西运城,成为上古帝王定都的重要条件。相传包括“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等上古战争,也多与争夺盐的产地有关。

 

另据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所著《中国古史传说时代》一书考证:“华夏、夷、蛮三族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故此,徐先生把中国远古部落划分为三大集团,即 :

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高阳)、帝喾、尧(陶唐氏)、舜(有虞氏)、祝融等族是中华民族最最重要的核心集团,所以此后成了我们中国全族的代表,把其他两集团几乎全部掩蔽下去。此部族中又分出两大亚族:一黄帝,一炎帝。黄帝族发祥于陕西黄土高原,炎帝族则肇端于渭水上游,陕甘接壤地区,原居姜水流域此后,两族各有一部分东移。炎帝族顺渭水、黄河一直发展到今豫南及豫、冀、鲁三省交界地区。黄帝族顺着北洛水、渭水及黄河北岸,沿中条山、太行山脉,直到今北京附近。《礼记·乐记》有“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读纪ji,春秋燕国古都在蓟城,今北京境内)”的记载,今北京平谷县还有轩辕黄帝陵。
  ⑵东夷集团:包括太皥(作太昊、太皓)、少皥(作少昊、少皓)、蚩尤等,均属东夷集团。其分布:北自山东北部,最盛时达到山东全境,西至豫东,南至淮河南北,东至海。
  ⑶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驩兜属苗蛮集团。分布以湖北、湖南、江西等地为中心,北到河南西部熊耳、外方、伏牛诸山脉间。
  徐旭生先生认为上述三集团经过长期交往、冲突、磨合,最终融合成为华夏民族,亦即汉族的前身。

 

另据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对汉族群体中基因Y染色体的研究比对证明,汉族人的相同率(纯洁度)非常高,而且基因频率分布较为一致。即使南方开化相对较晚的地区,汉族人基因Y染色体的相同率也很高(平均0·80,即O系80%左右);而具有4500余年陶寺与龙山文化的民族Y染色体O3系占绝对多数;从而说明基本都是北方(中原)汉族男性的后代。而少数民族则不然,大多相对较乱。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在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尽管出现过“五胡乱华”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等历史阶段,但具有悠久历史和先进文化的强大汉族群体,独立于世界之林五千年,并最终同化融合了其他少数民族,而成为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