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临沂古今 >> 文章内容

临沂郯城李庄:明朝吏部清吏司主事周京故乡

[日期:2013-01-08]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127[字体: ]

临沂郯城李庄:明朝吏部清吏司主事周京故乡

 

  解放前,从临沂通往江苏新沂市新安镇的公路贯穿郯城县重镇之一李庄镇。李庄镇西侧紧挨着沂河,往日河道宽且畅通之时,航船上可抵临沂,下可以通过运河进入长江,到达南京、上海等地。便利的水路交通使得李庄镇成为沂河畔一处物资集散地,工商业非常发达。

  自古以来,李庄镇便有“郯城的地方,沂州的百姓”之说。时光如梭,回眸往昔,但见沂河之上点点白帆映衬着晚霞,杂货、药材、酒坊等商店鳞次栉比,落日依然难以阻挡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百姓们买卖交易的热情。在嘈杂的喧闹声中,一座明朝二进天井小院若隐若现,此乃明朝吏部清吏司主事周京的府邸,他出生在这里,亦埋葬于此。

  周京,字寤西,号野王,文学家。明山东沂州人,祖籍今郯城县李庄镇二村。万历举孝廉中进士,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持节册封朱识鋐为肃王世子,据说又册封过开化王。因为“万里不辱君命”而被加二级。周京一生著有《金城集》、《吴越游稿》和《贲园集》等,工于书法,享有“家无野王字,不称仕宦家”之美誉。

  

  重修石河广济桥记

  12月19日,记者在李庄镇二村李庄周氏二十世周建甲那里见到了一份碑刻拓片,笔法浑厚,碑刻拓片详细记录了周京在乡里时经历的重修石河广济桥这一事件。

  65岁的周建甲告诉记者,当时在距离临沂城东南三十里的地方有个石河店,因靠着石河得此名。这里是青州至徐州的交通大道。

  明朝嘉靖辛丑年(公元1541年),沂州满宗道等人,在石河上架桥,定名为“广济桥”。六十年后已经坍塌,不堪使用,连租用一个葫芦袅水渡河都要价千钱,等待过河的人拥挤于岸边,着急呼喊的声音响彻两岸。

  “周京的家距离此地二十里,常常为行人如何过河伤心。”周建甲介绍说,但当时周京正全心备考,没有余力来管修桥的事,每次路过这里只是说些悲伤感慨的话,叹息一番罢了。

  高守贤家就在离河岸不远的地方,高守贤的妻子刘氏是一位佛教信徒。听见周京的感慨叹息,于是笑着说:“大丈夫为了修一座桥竟然在这里叹息!我虽然只是一个妇女,也想竭尽全力把这座桥修筑起来呢。”

  没过多久,刘氏将她的全部资财大约有三百金,全部捐出去,又亲自拿着募捐启事,找到有志于修桥的人,于是有善士马应才、袁大儒等人皆认为这是义举而予以资助。就这样操持了不到一个月,响应刘氏而捐助的器材、粮食、钱币等纷至沓来。周京这才肃然起敬,感到奇异,相信她前次说的话并不虚假。

  不料桥还没有修好,刘氏得病而死。刘氏病临的时候,反复叮嘱丈夫说:“桥一定要修成,如若修不成,我死也不瞑目。”又说:“桥如果建成,一定要让周举人作记。”因此,高守贤等人根据刘氏的遗愿,来请周京撰写碑记。遂有《重修石河广济桥记》碑文问世。碑文流利潇洒,其拓本在国内外流传甚广,现存临沂市博物馆。

  驻脚费县建“枕流亭”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周京寓居费县的寿圣院僧舍读书,倘徉于玉泉之侧,吟诗作文,欣赏美丽的玉泉风光,久久不愿离去。周京觉得玉泉边适合造一座小亭,于是和朋友曹廷琪等人商量,就地开采石头修建了一处亭子,引泉水流入亭子的下面。议定以后,大家齐心协力把亭子建了起来,亭子不但可以遮挡风雨,供行人休息,还可以在里面睡上一小觉。周京便给这个亭子起了个名字叫“枕流亭”。后来清朝高密举人翟云升(字文泉)书写的“枕流亭”三个大字,笔工苍劲,传说每字花银30两。

  其实,周京并没有长期隐居在费县,就在“枕流亭”建成后不久,他中了进士,殿试二甲第一名。

  周京工诗文,诗宗李、杜,其参加乡试之作,脍炙人口。著有《金城集》、《贲园集》、《吴越游稿》等,可惜皆佚。还有吟山水景胜之作,如《题玉泉》、《卧冰河》、《琅琊冢》、《诸葛城》等。这些诗文在李庄周氏族人手中多有遗存。

  魂归故里旗飘扬

  周京逝世后埋葬于李庄镇二村。二村素有“前林进士,后林探花”的说法。“探花”自然指的便是周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林内松树遍植。

  周建甲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周京墓仍保存完好,封土较高,墓前竖立有青石碑,上书“明故钦封礼部祠祭吏司主事周二公讳京之墓”,该青石碑保存完好,且墓前上马石、拴马桩、石鼓等均未受到破坏,由此可见周京墓没有受到1668年7月25日晚8时许(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发生的郯城大地震影响,此地地势、风水绝佳。

  上世纪六十年代周京墓被挖掘,周氏二十世周向平亲眼目睹了这一场景。去除墓上封土以后,露出砖石结构的墓葬,发券的墓顶,墓椁长宽均在四米以上。墓内出土有一把铁质宝剑,剑体因年久而生锈碎裂。此外墓内还出土有一件金质葫芦,一对玉如意。墓内两具尸骨均保存完好,其中一具便是周京,另外一具乃其妻。根据尸骨推断,周京其人身高1.7米左右,妻子的身高在1.6米左右。两具尸骨上的衣冠因年久而腐化成灰,不得辨识。

  通过周京夫妇合葬墓的挖掘可以看出来周京生前处事清廉,不敛财,这种为官处世之道与当时的官场风气有别,这也就不难理解其拂袖辞官归乡的举动。

  周京墓被破坏以后,周建甲和周氏族人们拿着芦席盖上尸骨,又将墓给重新填平了。时至2002年,周氏族人这才集资重新为老祖周京修缮其墓,栽树重现探花林往日原貌。

  探花林现已被列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对象,保护范围总面积6000平方米。

  探花林与进士林之间有条三岔河,棠梨园以西便是进士林,该林位于李庄围墙以外,林内遍植杨树。解放前占地约有16亩,林内有十几个墓葬,但墓葬前青石碑大都倒塌摔损,疑似郯城大地震时毁坏,至于林内埋葬的“进士”具体指谁至今仍不得而知。

  上世纪六十年代,进士林内的墓葬及其植被被损坏,青石碑被搬走垒砌了桥梁,亦或者修了石井。


来源:琅琊网  编辑:张妍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