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十四孝:看似简单,做起来有点难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该如何尽一份对父母的孝心?如何传承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孝文化的优良传统?
二十四孝图被张贴在了公交车上。
8月13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括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亲自给父母做饭、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等。
市民:看似简单实做起来难
“新二十四孝”标准出炉后,也成为临沂市民热议的话题。与传统的“24孝”相比,此次出炉的新“24孝”更简洁易懂,朗朗上口;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付女士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女,得知新“24孝”行动标准的时候,她也连连摆手说,根本没法完全做到。由于父母都在农村,周女士一般一个月给父母200块钱的零花钱,换季或者一些重大节日的时候给父母买一些衣服,平时给父母打电话汇报一下自己工作的情况,还给父母每人买了一份保险,至于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定期带父母做体检这些,她也没做到。“现在工作节奏快,每次回家都匆匆忙忙的,根本没有时间和父母坐下来倾听一下他们的感受。”看到新的“24孝”标准后,付女士也开始了自我检讨,感觉自己做的还有很多不够的地方。
对于一些在外地工作,不和父母住在一个城市的人来说,亲自给父母做饭,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等标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远在外地工作,想常回家看看都不容易,别说是给父母做饭、陪父母看电影了,太难了。”这到这个标准,家在外地而在临沂工作的李女士感到有心无力,很难实现。
24条新的行为标准,为子女们提出了新时代“孝道”的要求,发布后,大多数市民表示支持,但也有一部分市民提出疑问和质疑:难道非要按照这个标准做就是孝顺吗?也有一些市民表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母和子女的爱是比较含蓄的,“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等标准可能有很多人做不到。
“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带父母出席重要活动等标准,我个人认为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父母身上。”市民张先生表示,父母有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子女还是应该征求他们的意见。
多数市民表示,定期带父母检查身体、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等标准既温馨又具体,对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也能让子女受益匪浅。
此外,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教父母学会上网,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等一些与时俱进的标准,显然成为子女更需关注的话题。多数市民表示,老人年龄大了以后,会觉得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疏远了,他们希望与自己的子女多交流,能够感知子女的内心世界。
对于如何对父母尽孝心,专家表示,孝敬父母,关键需要用心,其实有无标准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让父母快乐、健康和幸福。
“新‘24孝’标准出炉是对旧24孝的延伸和创新。”临沂市孝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梁作军说,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大家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
对于一些人反映新“24孝”行动标准很难完全实现的问题,梁作军指出,孝是道德层面上的一种倡导,并没有法律效力上的约束。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如果每个人对号入座,看自己这24条做到了多少,相信不会有人全部做到,也很难都做到。应该说,这24条标准是个理想化的模型,意义就在于引导,并不要求能一一做到才是真正的孝顺,市民完全不必生搬硬套。
梁作军表示,临沂历来重视“孝”文化的传播,像在公交车车体上张贴“24孝”图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新的“24孝”行动标准出台后,临沂有关部门会积极进行引导和传播,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宣传、普及,让新的孝文化扎根临沂,温暖临沂。
来源:琅琊网 编辑: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