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宗亲创作 >> 文章内容

《宋氏源流》选载·夏朝王族(夏桀亡国)

[日期:2016-02-29]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   阅读:109[字体: ]

 (九)夏桀亡国

 

少康之后,由他的儿子夏杼(读著zhu)继位。史书记载:夏杼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他曾经征服东夷部落,使夏朝的统治疆域达到东海。如古本《竹书纪年》载有“杼子往于东海,至于三寿”等。并发明了长矛和铠甲等兵器。古书上有“杼作甲”、“杼作矛”等记载。《国语·鲁语上》说“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认为夏杼能够继承大禹所开创的事业,因此后人用隆重的“报”祭(古代祭奠祖先的一种仪式)来祭祀夏杼,以缅怀他的功绩。

另据史书记载:夏杼建都老丘。而据当代中国古都学会近年考证,老丘就在今开封市区东北20里的国都里村一带。2013年10月,媒体还发表了《开封荣升“八朝古都”,研究称夏朝曾在此建都》的文章。文中指出:经权威考证,第七代夏王夏杼,最早建都的老丘,即现今开封市的国都里村,建都时间约在公元前2020年(一说1877—1861年间),作为夏朝都城,此后大约存在了200年左右。从而,将开封古都的建立时间,推向4000年前。并将原“七朝古都”的称号,改写为“八朝古都”(即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金等八朝)。

夏杼之后,夏槐继位。史籍记载:这时居住在今淮河流域和泗水流域的于夷、黄夷、风夷、白夷、赤夷、玄夷、阳夷等九个东夷部落,都前来纳贡祝贺。九夷来朝,标志着夏朝进入鼎盛时期相传槐树(国槐)之花的黄色象征夏王室,槐树之花开花时节在夏天,因此槐树之花就是夏朝花。所以夏槐又被后人称为“帝芬,是指花朵芬芳之意。 

槐之后,其子夏芒继位。相传夏芒在位期间,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以祈求河神的保佑)。据说这套隆重的祭河仪式除了把猪、牛、羊“三牲”沉于河中夏芒还豁出老本,把当年舜帝赐给大禹象征治水成功的“玄圭”(黑色的玉圭)也沉在河中表示自己的无限虔诚。这“沉祭”仪式据说一直在封建帝王时期延续了数千年。《周礼·大宗伯》:“以沉祭山川林泽。”郑玄注释说:“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沉。”相传祭河之后,芒又跑到东海之滨游玩,捕捉到一条很大的鱼,群臣向称贺,认为是河神所赐,可永保太平。古本《竹书纪年》记载这件事说:夏芒“东狩于海,获大鱼”。可见当时夏朝与东夷部落的关系依然紧密,出入自由。

总之,自少康以后,夏朝与夷族的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到夏芒之子夏泄时期,由于东方已无后顾之忧,所以便有力量向西发展。相传夏泄在位期间,东夷、西羌等六夷派使者来朝谒见,接受了泄的命。这说明西方羌族诸部落,也已经承认了夏朝的统治(见于《后汉书·西羌传》)

其后为第十任夏王夏不降,他是夏的儿,夏孔甲的父亲,夏(读炯jiong)的哥哥。 相传他即位后第6年曾经率兵讨伐西方的九苑,以扩展夏朝对西方的影响。但夏不降晚年,因为儿子孔甲性情乖僻,担心他治理不好国家,所以决定改变从启以来实行的传子制度,传位于弟弟夏扃。这种将王位让给兄弟的方式,史称“内禅”。相传夏不降禅位后,又活了11年才病

扃,作为夏朝第十二任国王,其历史记载不详可能因受“内禅”平白继承兄长的基业后,并无雄心壮志,只做守成之主而已。

之后,其子夏廑(读谨jin,又名胤甲)。相传夏廑在位时,商族部落方国的势力已非常强大,而夏朝的国势已趋衰落,其统治疆域已退居于西河地区(今河南洛阳与陕西华阴之间)。而夏王廑的得名,是后来追封的谥号。相传他当政的时候,曾发生夏天天下大热的异常气候,人民热渴难耐之时,当朝夏王廑却居住在清凉的宫殿里,而对人们的疾苦漠不关心。故被讥讽为“廑”(《说文》解释为短暂居住的少劣之居屋)。

廑之后,由夏不降之子夏孔甲继位。《史记。夏本纪》说:“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衅之”。(意思是:孔甲即位后,好装神弄鬼,荒淫乱政;从此,夏朝道德衰落,诸侯列国背离)《国语。周语》说:“孔甲乱夏,四世而陨”(陨,读允yun;消亡的意思)。所谓“乱夏”,是指孔甲改变了夏朝的传统做法。如 《史记·夏本纪》载:陶唐氏的后代御龙氏(即刘姓始祖刘累家族)因为驯龙失职(相传孔甲曾得到雌雄两龙,由刘累家族豢养),而在孔甲时“惧而迁去”。可见孔甲时期,夏与许多方国部落的关系趋于紧张。

从夏孔甲传到四世,中间隔了二位不太出名的国君夏皋和夏发,其后便是夏朝最后一代暴君夏桀(读杰jie)。夏桀又名履癸(读旅归lvgui),“桀”是他被商朝帝王追封的谥号,含有“凶猛残暴而又桀骜不驯的意思。如康熙字典“桀”条说:“桀,磔也。古人称桀黠者,其凶暴若磔也。又谥法:贼人多杀曰桀。”

相传夏桀文才出众,武艺超群;《史记·律书》说他“手搏豺狼,足追四马”。 他赤手空拳可以格杀财狼奔跑起来能够追上四驾马车。如此文韬武略的男人应该有能力成为一英明的君王。遗憾的是:夏桀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暴虐、享乐和瞎折腾上。

纵观历代古籍对夏桀的评价,可谓荒淫残暴,罄竹难书。历代史籍皆以夏桀作为暴君的典型,如“助桀为虐”等典故,流传至今。

《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汲冢古文》:“夏桀作倾宫、瑶台, 殚(耗尽)百姓之财。”史记·殷本纪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不堪忍受)。”墨子:“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魏书·卷六四》:“夏桀淫乱,南巢有非命之诛

列女传:“桀既弃礼义,淫于妇人,求美女,积之于后宫收倡优、侏儒、狎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日夜与末喜(即宠妃妹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末(也做妹)喜于膝上,听用其言。昏乱失道,骄奢自恣。为酒池可以运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为乐。”

相传有人引见贤人名士伊尹给夏桀,伊尹以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他能体谅百姓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并最后投奔商王成汤伊尹临走前,自豪地告诉:“人民跟我的关系,就是太阳和月亮的关系。月亮没有灭亡,太阳会灭亡吗?”伊尹离去后,将这句话告诉给了商王成汤,成汤也将这句话告诉夏朝民众,以试探夏民的态度。没想到夏民竟指着太阳恶毒地咒骂:“若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我这个月亮愿意跟你同归于尽!(古文:“时日曷丧,予及如偕亡)”这便是成语“时日曷丧”的由来,表达了一种情愿一同去死的仇心理。据说由此更加坚定了商王成汤推翻夏桀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除此之外,许多史书古籍认为夏桀的最终失败,尤其跟他与各诸侯方国日益恶化的关系,也是重要的一条。相传自夏发起,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纳贡了。由于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危机四伏。但夏桀不仅不思悔改反而更加骄奢淫逸。 

如据古本《竹书纪年》和《国语·晋语》等记载:夏桀讨伐喜姓之国有施氏,而“有施人以妹喜(亦作末喜)女焉”,即献上美女妹喜才得以幸免。夏桀还特地为妹喜建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等,来讨得妹喜欢心。此后,夏桀又讨伐岷山氏,岷山氏便献上名字叫“琬”和“琰”的二位美女给夏桀,夏桀十分嬖爱,遂冷落了妹喜,妹喜失宠后心生怨恨,“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即为了发泄怨恨,妹喜暗地与成汤的谋士伊尹交结,密送情报。《国语》甚至说妺喜后来的西施一样,是有施氏派到夏朝的间谍。她的里应外合,促使夏桀灭亡。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夏桀曾经“为仍之会,有缗叛之”。有缗氏是舜帝的后裔,为姚姓之国,因不服夏桀,而被夏桀所灭。《国语·郑语》甚至说:“己姓昆吾、苏、顾、温、董,董姓鬷夷、豢龙,则夏灭之矣。”即上述诸侯方国之所以被商王成汤灭掉,其实是因“助桀为虐”而葬送在了夏桀的手里。

总之,夏桀的凶残与荒淫,导致了众叛亲离,羽翼尽失。最终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汤武革命”,一举推翻了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从此,由大禹父子建立的世袭制夏王朝,寿终正寝。

据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考证,夏朝自公元前约2070年建国,到公元前约1600年国亡,先后历十四代、十七传;即传国14世、历经17位帝王;共立国471年。  

据史书古籍记载:夏王朝灭亡后,夏族势力除留在中原地区的以外,还有两支势力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迁徙。其中夏族到南方的一支,是随夏桀之子而南迁者。夏族到北方的一支,可能与当地的诸戎狄部落通婚融合,后世称其为匈奴。《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另据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载:乐彦《括地谱》: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年而死,其子獯粥(读熏育xunyu,亦作獯鬻),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其言夏后苗裔,或当然也”。意思是:若此说无误,则夏族向北迁徙的一支,应是夏桀之子所率领的一支,而后来发展成为匈奴一族。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