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知识 >> 文章内容

临沂清明节习俗:十里不同风

[日期:2013-01-09]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405[字体: ]

临沂清明节习俗:十里不同风

  清明节又称鬼节、冥节、死人节、聪明节。它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称“三冥节”,均与祭祀鬼神有关。它本为24节气之一,但因在一年的季节转换变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再加上寒食节并入其中。因此,清明节便成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一种固定的风俗。一般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的得名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节日主要活动是祭祀扫墓。这种风俗起源极其古老,可能是随着祖先祭拜的出现而产生。

  有关于沂蒙山地区清明祭祀的形式可归纳为两种:一是在家或者祠堂祭拜;另外一种是上坟、扫墓,又称墓祭。

  自古以来就有祭祖仪式,古称合祭,是指在太庙中祭祀远近祖先。后来发展为清明时多在家内或者宗族祠堂祭祀祖先,方法大都是焚香叩头,供奉祭品。

  清明祭墓主要有两项活动内容:一是为死者烧香、上供,其中必“烧纸”,这种纸是特制的,又称“光明”、“往生钱”,是送给鬼神或者死者在冥世间使用的。除了焚烧纸钱以外,还流行一种“压钱”,即把纸钱压在坟堆的四角、坟顶,故此得名;另一种方式是为坟堆培土,或者修坟立碑。

  河东区九曲街道办事处崔氏、汤头街道办事处邵氏,罗庄区傅庄街道办事处杨氏,高新区罗西街道办事处钱氏,苍山县兰陵萧氏以及王氏、庄氏等,各大家族祖上沿袭下来的有关清明节祭祀的形式和内容,无外乎上述形式。

  清明节说起烧火纸那就不得不提郯城县马头镇田站村、石站村、高册村等10余个自然村,这些村庄的火纸印染技艺远近闻名。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带可谓“家家院里石灰池,户户室内清水池,面面土墙贴满草纸”,沤、煮麦秸,去石灰粉,碾磨,漂洗等10个步骤下来,一张张火纸被印染出来,村民们纷纷朝商店里送亦或者赶集零售,同时不少外地客商也纷纷到村里上门收购。

  特别是清明节前后,市场对火纸的需求量较大,整个沂蒙地区谁家祭祖上坟都少不了这些纸,这极大地激发了村民们加工的热情,大伙白天黑夜轮换倒班。每到晴天,家家户户土墙上全贴着火纸晾晒。火纸在阳光照射下,金灿灿耀人眼。上坟的人在坟前烧火纸,烧出的灰絮越是满天飘飞则证明老祖泉下有知,心欢意满。

  但是从祭祀形式和内容来看,祭祖扫墓与其说是对祖先的怀念,不如说它更大的作用是强调家庭、宗族内的血缘联系,巩固家庭团结,以利于本家的发展。

  除了祭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一直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节,人们不仅白天放,有的人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此外,清明节沂蒙人还有踏青、插柳、戴柳以及荡秋千、斗鸡、斗鹌鹑等娱乐活动。节日期间食用的食品也多与宗教活动和信仰有关。

  车少远


来源:琅琊网  编辑:明天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