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历史知识 >> 文章内容

马陵山散记:孙膑庞涓为何反目成仇

[日期:2013-01-09]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171[字体: ]

马陵山散记:孙膑庞涓为何反目成仇

马陵古道。   

  公元前341年,孙庞斗智上演的那幕令人惊魂动魄的马陵大战,为世人皆知。数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门生,两个旷世奇才为何反目成仇,鬼谷子又为何被后世称作“诡谋之神”,其中是非因果还须从头说起。 

  《辞海》曰:“鬼谷子,相传为战国时楚人,姓名传说不一,隐居鬼谷,因以自号。长于养性持家和纵横捭阖之术。”《临沂文史集粹》也有记载,“鬼谷子是战国时楚人王禅的称号,曾隐居蒙山鬼谷洞修身养性,长于纵横捭阖之术。”相传王禅先是隐居平邑天宝山,后来又先后移居蒙山和临沭的苍山,在一个山洞(即鬼谷子洞)里修行,相继收了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等几个弟子,鬼谷子惩恶扬善、救人济事,最终成为得道高人,沂蒙人尊称其为“王禅老祖”。孙膑早年与庞涓一起跟学识渊博的鬼谷子学习兵法,孙膑天资聪颖,刻苦好学,善研战争攻略及用兵之计,甚得师父赏识,庞涓为人高傲、忌妒、狡诈、气量狭窄。庞涓在出师下山前,寻五里鬼谷,只找得一株马兜铃花草,况且也将枯萎,鬼谷子说:“此花摘自鬼谷,又将枯萎,委与鬼合成一字读魏,那么,你荣升的地域将在魏国,昨日我为你占卜一卦,卦意道:遇羊而荣,遇马而猝。这虽然是些形而上学的宿命之法,但我还是劝你好自为之。”分手时,庞涓对孙膑说:“小弟这次下山,若有进身为官的机会,定当邀你前往,兄弟同建功业。”孙膑问:“贤弟之话,愚兄能否当真?”庞涓答曰:“师兄啊,小弟我若食言,当死于万箭之下。”后来庞涓做了魏国的大将军,孙膑才华超群,招致了庞涓的嫉妒,竟设下圈套,以同建功业为名,把孙膑骗到魏国被割掉膝盖骨,造成下肢残废。孙膑为报此仇,装疯卖傻,历尽千辛万苦逃回齐国,并做了齐国的军师。   公元前354年魏将庞涓率八万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西来,直指魏都大梁。庞涓闻讯后立即回师自救,孙膑巧妙的在魏军南撤必经之地桂陵设伏,大败魏军,擒庞涓(后放回),史称“桂陵之战”,孙膑的这一战法被概括为“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成就了孙膑,使他和《孙膑兵法》从此名扬天下,若没有此役的军事实践,孙膑也就不可能写出如此高超绝后的兵法巨著,《孙膑兵法》继承和发扬了《孙子兵法》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但不幸的是自宋后失传于世,历史上的马陵之战战址也向有山东“郯城说”、“鄄城说”、“莘县说”、河北“大名说”、“元城说”、河南“新郑说”等多种说法。尽管史学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无独有偶,1972年4月14日在临沂古城南部海拔76.69米的银雀山上因基建动工,发掘了一批稀世汉墓竹简,包括《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在内的7500余枚先秦古籍同时出土,后经山东省革委会政治部文化组转运北京进行整理研究,在文物管理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历经两年的辛勤劳动,1974年将初步整理出的成果,发表在《文物》杂志上,1975年文物出版社刊行了《孙膑兵法》、《孙子兵法》专册,至此,自宋以来,人们关于孙武与孙膑是否为一人,《孙膑兵法》、《孙子兵法》是否为同一部书,以及二兵法的真伪之争,终于销声匿迹,从而使千古悬案真相大白,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同时也为确定“马陵之战”战址提供了重要考据。 

  马陵山,山脉绵延百里,山中地形复杂,沟壑众多,马陵山一带广泛流传着孙庞斗智的传说,和由此而形成的地名、地物。孙庞大战的故事妇孺皆知,与传说中的马陵之战有关的地名、地物随处可见。据《沂州志》载“马陵山在州东90里,与郯城接,犹如奔马,直插宿迁……齐战魏,孙膑胜庞涓于此。”在马陵中段,自南向北有马场、官庄、南北古寨、穆柯寨、卸甲营、社子及挂箭石等村名与地名。这些村名、地名,虽历经千百年战火离乱,人口迁徙,但仍能流传延续至今。 

  据考证,为确保夺得这次重大战役的绝对胜利,齐军在预设马陵主战场,布以伏兵的同时,还在紧靠主战场样山以北的苍马山以南,近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布设了品字形组成的三个预备阵地,企图待魏军一旦突破重围,在失去退路向北逃窜时,将其分割包围,聚而迁之,以达在运动中消灭敌人的目的。预备战场分别是:位于主战场左侧相距15里的西北战场,即大哨、小哨、八里屯阵地。第二是主战场右翼隔水而设的白矛、小冲、黑头箭阵地。第三即在样山至苍马山之中心的沭河地带布设兵寨大营,凭借沭河与敌人决战于华山及摩天岭地区。同时,齐军还将万匹神驹战马作为战时快速机动队藏匿于沭河东岸的神马营。 


      马陵之战的主战场“独龙涧”(庞涓沟)内林木葱郁,怪石嶙峋,绝壁悬崖,猿猱难攀,溪水青青,涧内有“上马石”、“恨谷崖”、“挂箭石”等遗迹可寻,从这些孙庞大战有关的古村名、古地名中,似乎可以看到和想见当时战争的激烈程度及来龙去脉的全过程。 

  马陵山北段偏东部的样山(在今临沭境内),海拔128米,东临沭水,山势险峻,山顶故垒堆石环绕,约三里方圆,附近南北数峰顶部,也有颓垒堆石痕迹,这就是当年马陵“故垒遗迹”。古时样山四周还筑有高大城墙的兵寨。城墙凭险而筑,墙高丈二有余,为红石结构,蔚为壮观,是孙膑为战败魏军而精心构筑的指挥所。整个兵寨城墙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尚保存甚好,垛口、烽火台及南、北、东、西寨门,仍依稀可辨,令人遗憾的1957年左右,在一次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城墙被全部拆去,改为河堤护坡所用。 

  此役之后,孙膑为念庞涓同学之谊,特命士卒将庞尸安葬于兵寨样山之阴的。可见孙膑将军胸怀之大度。并立有红石墓碑,传说碑文为六个魏体字“魏将庞涓之墓”。可惜的是那块距今2300多年的墓碑文字经历风雨残烛脱落的无法辨考,只剩残骸亘卧于蒿丛之中而已,庞涓墓1973年被当地居民挖掘,该墓为石椁木棺。 

  样山南约3里处有纵横东西的“九道弯”,山道8里,乘谷地,就山势,盘绕曲折,沿途山势起伏,古幽林密。弯道旁边有“点将台”,“校兵场”等古迹。其西3公里许,还有“跑马岭”,该地历年都有青铜箭头出土。由“九道弯”向南,直指苏鲁交界的嶂苍村,这一段山岭,连绵起伏,有30多公里,山路较平坦,相传这是孙庞斗智的马陵道。 

  自1958年以来,马陵山古战场一带修建黑龙潭、跑马岭水库,扩建清泉寺矿泉水厂等,发现了大量战国以前的兵器,两翼式、三棱式铜箭头,数千枚青铜箭和铜刺。1987年还在马陵山脚大尚庄发现了带阴铭文的“邵氏左铜戈”。中央军事科学院也曾在《历史研究》上刊登了山东郯城马陵山出土的战国兵器,并给予充分肯定。省内外著名学者、专家纷纷表示赞同。 

  是历史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安排,为什么马陵之战的主要人物孙膑的兵法竹简偏偏出土在离此仅几十里的同一地区临沂,而不是在河南、河北,或是山东的其他地方?若齐魏大战真的发生在另外的什么这说那说,仅受当时的地理、交通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孙膑绝不可能把如此重要的兵书寄藏于一个与其毫无关联的地方。无须再疑,不必多辩,无论是从文史资料方面、军事地理方面、出土兵器等文物方面,都以不争的事实说明,战国时期的齐魏“马陵之战”,战址当在郯城与临沭交界处的马陵山,孙庞决战的主战场应在马陵山的“独龙涧”至九道弯和样山一带。《郯城县志》载有明代李先芳的诗:“迥合长堤卫水秋,满怀黄叶荻飕飕。居人近指马陵道,遗碛遥传瓦屋头。昔日孙庞曾决胜,只今草木尚含愁。不知七国皆迷地,犹自停车吊古邱。”此诗亦可证马陵山之战发生于此。早在1985年,《中国历史研究》第一期就刊载文章,《魏齐马陵之战在郯城马陵山》。1993年,《中国古代军事通史》就将公元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决战场定位在马陵山。值得欣慰的是,国家教委中学历史教科书,已正式把马陵之战定位于郯城与临沭交界处的马陵山。 

  战火早已熄灭,硝烟也散尽,历史上曾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马陵山,如今,人们只能在此叹沧海之巨变,发古之幽思。临沂因为发现了失传千年的《孙膑兵法》而名闻天下,马陵山更因发生了“马陵之战”而彪炳史册。马陵山和沭河古道唇齿相依,自然风景秀美,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正在以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成为一处生态旅游绝佳胜地,引得前来寻古探幽者络绎不绝。

 
 

来源:琅琊网  编辑:麦穗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