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齐鲁印象 >> 文章内容

齐鲁历史文化名人(简介)

[日期:2013-01-09]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34[字体: ]

齐鲁历史文化名人(简介)

 转载党宝修
 

齐鲁历史文化名人

 

山东号称“齐鲁文化之邦”,是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自古至今数千年来,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他们当中有生于齐鲁成就于齐鲁者,有生于齐鲁然大部分人生在异地他乡做出贡献者,也有祖籍于齐鲁之外,则为齐鲁昌盛献出毕生精力者。他们为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出无尽的智慧,谱写出光辉的典籍篇章。

1.先秦时期

姜太公(生卒年不详)姓姜,名尚,字子牙。中国商周之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西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卓著功勋;同时,他也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封国之一——齐国的开国始祖。姜太公的政治思想和军事谋略,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和军事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相传兵书《六韬》为其所作。

齐国贤相管仲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被尊称为“仲父”。管仲是春秋初期齐国杰出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改革内政,振兴经济,富国强兵,使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也是先秦“管仲学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政治改革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书·艺文志》著录《管子》86篇。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先秦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他历相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尽忠极谏,机敏善辩,政绩卓著,是继管仲之后,齐国历史上又一位有名的贤相。《晏子春秋》一书,记述了他的一生言行。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删修鲁史官所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从学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多人。他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反对主观臆断和墨守成规,提出“正名”的主张。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最集中地体现在《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中。

孙子孙武(生卒年不详)字长卿。兵学大师,被尊称为孙子或孙武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誉为“兵圣”、“兵学鼻祖”。著有《孙子兵法》13篇,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末期史学家,可称“史坛巨匠”。工匠始祖鲁班著有史学巨著《春秋左氏传》,这是先秦时代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国语》为其所著,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鲁班(前507—前444)又称公输子。中国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师,被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曾创造了攻打城池用的云梯,发明了磨、碾等农用机械以及刨、钻等木工工具。鲁班的发明,涉及建筑、木工、工艺、机械、军事科学等行业,是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集大成者。
 
   墨子(约前470—前382)姓墨,名翟。墨学始祖,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从小生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非命”和“兼爱”的学说,主张“非攻”、“尚贤”。墨子学说成为先秦时代唯一能与儒家学派相抗衡的“世之显学”。其思想集中保存在《墨子》一书中。
 
   子思(前483—前402)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把“中庸”作为自己学说的核心,开创了先秦时代的思孟学派,是先秦儒家在孔子和孟子之间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述圣”。现存《礼记》中的《中庸》、《表记》、《坊记》,相传是他所作。

吴起(约前440—前381)战国初军事家。他博览群书,注意吸收各家学派的思想,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吴子兵法》。
 
   扁鹊(约前407—前310)姓秦,名越人,号卢医。战国时医学家。精通各科医学,反对以巫术治病。著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司马迁著《史记·扁鹊传》为他立传,这是中国正史中现存最早的一篇为医学家所作的传记。

淳于髡(约前385—前305)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兼重礼法而更倾向于法治,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著有《王度记》等。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儒家亚圣,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由他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结合而成的“孔孟之道”,构成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著有《孟子》。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法先王”、“民贵君轻”,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他著名的“性善论”。

孙膑(生卒年不详)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围魏救赵”、“攻魏救赵”战例使其名扬天下。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后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提倡意志自由和避世脱俗的人生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思辨性和相对主义色彩。著有《庄子》33篇。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后期著名哲学家。阴阳五行学说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五德终始说”,把“五行”附会到社会历史变动和王朝兴替上,这种理论,后来成为汉代谶纬学说的基石。《汉书·艺文志》阴阳家类著录《邹子》49篇、《邹子终始》56篇。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时代最后一位儒家大师。他反对“性善论”,首创“性恶论”,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坚持儒家正名之说。成为集先秦诸子之大成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荀子》32篇。

甘德(生卒年不详)又称甘公。战国末年的天文学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先驱之一。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以及历法制定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18座510个,他与魏人石申创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恒星表。著有《天文星占》等。

2、秦汉名人

徐福(生卒年不详)字君房。秦时有名的方士。以求仙药为名东渡日本,在九洲岛等地向日本土著居民传播秦朝先进的农耕知识、手工业技术及文化,开创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崭新篇章。传日本有徐福之墓。徐福东渡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篇章。
 
   伏生(约前260—前161)名胜,秦汉之际的经学大师,秦时为七十博士之一,专治《尚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藏《尚书》于壁中,使这部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得以保全而流传至今。

叔孙通(生卒年不详)西汉名儒。秦博士。西汉初年,叔孙通与诸儒生杂采古礼及秦制,共立朝制礼仪,因时制宜地将儒家学术运用于社会政治现实,从而对儒学的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汉家儒宗”。撰有《汉仪十二篇》、《汉礼器制度》等。

公孙弘(前200—前120)字季。西汉大臣、政治家。他认为“仁、义、礼、术(道术)”为治国之本,倡导儒学,精通《公羊春秋》,是中国两汉历史上著名的经学家。他以简约垂一代风范,有“布衣儒相”誉称。

东方朔(前154—前93)姓东方,名朔,字曼倩。西汉文学家。博学多识,滑稽善辩,诙谐足智,机敏过人。被称为神仙家,著有《答客难》、《海内十洲记》、《非有先生论》等。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西汉著名农学家。创造并推行“区田法”、“调温灌水法”、“溲种法”等。所著《氾胜之书》,反映了2000多年前关中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体现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优良传统,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经学大师,杰出的文献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遍注儒家经典,统一了经学,创立了“郑学”,使经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以毕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遗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保存整理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注本《十三经注疏》中《毛诗》、《三礼》等,撰《六艺论》等。

何休(129—182)字邵公。东汉经学大师,《公羊》学集大成者。撰写了《春秋公羊传解诂》等一批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著作。

刘洪(约129—210)字元卓。东汉末年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擅长天文历算,对于回归年长度、月亮运动、日月交食、五星会合以及数学歌诀和珠算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著《乾象历》是中国历法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的成熟。
 
   孔融(153—208)字文举,孔子第二十代孙,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能文善诗,所作散文锋利简洁,多讥嘲之辞,开创“以气为主”文风,是汉末一代文章宗师。后人辑有《孔北海集》。

刘桢(?—217)字公斡。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盛名,彰显其关注现实之精神,与曹植齐名,并称“曹刘”。也有人把他与王粲合称“刘王”。明人张溥辑有《刘公斡集》。

王粲(177—217)字仲宣。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赋见长,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不少作品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与曹植并称“曹王”。今人辑有《王侍中集》。

3、魏晋南北朝名人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人称卧龙。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从其27岁出山到54岁病逝,明法、正身、和吴、治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超群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近乎完美的人格成为智慧的化身。著有《诸葛亮集》。

王肃(195—256)字子雍。三国魏经学家、儒家学者。一生研究传统经学,以图安邦治国之目的。曾对各种儒经进行注释,综合今文、古文经义,融为一体。和郑玄学派对立,维护儒家学说的纯洁性,称为“王学”。《隋书·经籍志》收录其经学著作20多种。

王弼(226—249)字辅嗣。三国魏玄学家。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开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始以新的玄学代替当时逐渐失势的汉儒经学,对于儒学经典的注疏,偏重哲理发挥。著有《周易注》、《老子注》等。有《王弼集》。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著《三都赋》等,因文采富丽、气势磅礴而闻名于世,许书家至圣王羲之多作品托古讽今,抨击门阀制度,为现实主义的杰作。有《左太冲集》。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大书法家。他博采秦汉以来篆、隶、楷、行、草等诸体之长,成功地把楷书和草书结合起来,把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创新了刚劲中正,妍美流变的新书体,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等书迹刻本著称于世。有《王右军集》。
 
   王猛(325—375)字景略。十六国时前秦政治家、军事家。终其一生辅佐朝政,立法度,讲礼义,兴学校,课农桑,淳风俗,促团结,角逐群雄,统一北方,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著名思想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博通经史,尤精天文历算,最早提出要考虑月球运动的不均匀性,改平朔为定朔,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1428。运用当时的自然科学水平,批驳佛教“神不灭”说和因果报应说。著有《报应问》、《达性论》等。有《何衡阳集》。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北魏农学家。所著《齐民要术》一书,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引用有关书籍156种,全面反映了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和技术措施,科学总结了南北朝及之前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一部不朽的农学名著。

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著有《文心雕龙》50篇,对有史以来各种体裁的文章及各类作家进行评论研讨,并提出文学批评的六个标准及必须具备的修养,见解精辟,体系完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评论巨著。
 
   颜之推(531—约590)字介。南北朝后期到隋朝初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经学家、文学家、文字音韵学家。著述颇丰。晚年著《颜氏家训》七卷二十篇,阐述立身治家之法,奠定了古代家庭教育的基础,构筑了一个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比较完整的家教理论体系,被后人誉为家教规范。

4.隋唐五代宋元时期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唐大臣、政治家。协助李世民筹谋统一全国,取得帝位,是唐朝开国功臣,也是唐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协助唐太宗成就了“贞观之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修明、经济繁荣的局面。有关言论在《贞观政要》中多有记载。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代著名书法家。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郁勃,自成一格,世称“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传世刻碑有《多宝塔碑》、《李玄靖碑》等;行书有《争坐位贴》;书迹有《自书告身》及《祭侄文稿》等。有《颜鲁公文集》。

刘晏(715—780)字士安,唐中期大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掌管国家财政赋税20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疏浚运河,改革盐政,改善了唐“安史之乱”后混乱的财政状况,为唐后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管(仲)、萧(何)之亚”。

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晚年号归来子。北宋文学家。论诗主张师法自然,推重平淡风格,作品多雄健豪放。文章凌丽奇卓、温润典雅而富有文采。时与晏殊、苏轼、周邦彦、秦观并列宋词五大家。著有《鸡肋集》、《济北先生文粹》、《晁氏琴趣外篇》等。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北宋末画家。供职翰林国画院。工于界画,尤擅舟车、市肆、桥梁、街衢、城郭,自成一家。所作《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情景,是一幅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稀世珍品。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词作为南宋婉约派宗主,语言清丽,善于白描。论词强调音律和典雅,反对以诗为词。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辑有《漱玉集》,今有《李清照集》辑本。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词人。著有《稼轩长短句》12卷,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丘处机(1148—1227)字通密,自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创立集全真道教之大成的龙门派。一生志行苦修,济世救民,被誉为“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人”。著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另有《邱祖全书》。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以散曲知名于世,其诗文创作亦很有成就。作品多为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及对仕途的厌恶,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著有散曲集《云庄休居》、文集《归田类稿》和词集《江湖长短句》等。

王祯(1271—1368)字伯善。著名农学家、印刷技术革新家。所著农学巨著《农书》,13万6千余字、插图280余幅,集北魏以来农业生产之大成,是中国第一部适用范围最广、最为全面的农书,在中外农学史上占有显著地位。此外,他还成功地发明了木活字印刷术和可自由旋转的轮型字盘,对元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