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宋马不分之迷
琅琊宋氏的后裔都知道向城杭头宋氏、向城马氏是元末明初来到这里的,宋马不分的传说也在琅琊宋氏的后裔和当地已流传了五六百年。
今琅琊杭头宋氏始祖宋海受,于明成祖燕王朱棣迁都燕京,为建文元年(1399)七月,据说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世,军队路过济南府长清县时,居济南府长清县野雀窝的宋海受,参加了朱元璋的军队,除与自家叔侄四人被抓当兵,还有好友马海洪一人,还有司马姓者一人。当朱棣偶丧宠妃权氏,放松军队管理的当儿,他们都因留恋家乡而脱逃,各自潜去,唯司马姓者跟宋海受形影不离。洪武元年的三月,他们终于同来沂州府西南乡的向城镇并在石龙山占籍,垒石结庐而居,后来,因为马海洪喜欢向城镇北的住处,宋海受便慷慨让给了他,而自己却搬到了距此五六里的北边的石龙山麓,并且用蒲草和芦苇编墙、用蓬草和蒿草苫屋、用树枝和木棒扎床、用蓍草和艾草织席,其简陋程度可想而知。但为了一个义字,他无怨无悔。发誓同生共死,故殁后各教子孙于深夜送葬杭头村西一隅。宋海受与马海洪结为生死兄弟,同时立下誓言,子孙后人义字当头,宋马不分世代友好。为使子孙后代们不离不弃,团结友爱,他们定下规矩,不论谁先去世,都要等到二人都去世后,再共同下葬并且棺木相同交叉变换一同出殡,使子孙难以分辨。其中一人去世后,一直丘起棺木不安葬直到另一人去世时才一同出殡,共同埋在珩头西边的宋氏林地里,立碣上刻“大哥在上,宋马不分”八个大字,以防后人之心有变。遵照他们的遗嘱,抬棺出殡时交叉前行,调换位置,一样的棺木,一样的孝衣,直到最后谁也分不清棺木中的主人,埋葬后两座坟茔并排而立,春秋之时共同祭祀。后来宋海受后裔便以此安茔,又不断出现功名,司马氏随移居道口,另立新茔便有了一个典故,宋家的林有马家的坟。而宋马不分之说却从此流传开来,直至今日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了。
故此,便留下了一段佳话一义一字,至今是瑯琊宋氏子孙们为人处世的第一信条,这也是祖宗给后代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宋海受的九世孙、明朝户部侍郎宋之普说过一荀卿有言,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也;观察海受公脱离市井喧闹之地,甘居山水林泉之间又何必一定是骄富贵、轻王公一呢?或许他不过是借此对后裔子孙,劝勉礼让的品德,表明谦逊的风尚而已,作为子孙懂得海受公的深意所在,从而严格遵守竭力践行。那么,就能够达到高尚的境界了,希望上面的话与大家共勉。
琅琊宋氏二十世孙(家志)搜集整理
二O二五年三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