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宋氏名人 >> 文章内容

各地举行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

[日期:2013-01-15]   来源: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作者:齐鲁宋氏文化网-齐鲁宋氏-宋氏协会-临沂宋氏文化协会主办   阅读:46[字体: ]

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由北京东方文化馆、北京千载文化艺术中心、河东柳氏文化研究会今天(6月15日)上午在京联合举行纪念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宋濂逝世625周年座谈会。参与活动的有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东方文化馆馆长段宝林,著名诗人、剧作家,北京千载文化艺术中心负责人鞠盛,原北京大学中文系办公室主任张兴根,宋濂后裔宋秀兰女士,北京东方文化馆副秘书长、河东柳氏文化研究会负责人柳哲,知名记者、诗人、歌词作家林凤,知名作家毛晓春等。 
今年80多岁的老诗人鞠盛介绍了他从小就在《古文观止》看到过宋濂的2篇文章,一篇是《阅江楼记》,另一篇是《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的勤奋学习的苦读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令人高兴的是,宋濂笔下的阅江楼至今已经在南京建造起来,成为全国5大名楼之一。 
张兴根先生作为宋濂家乡的后人。对宋濂推崇备至,称赞宋濂的文章道德在当时堪称一流。他一生清廉,道德情操,为人师表,值得后人学习。 
今年72岁的宋濂后裔宋秀兰谈起了她的寻根经历。她出生在河北饶阳县宋桥村,生长在东北,现定居在山东泰山脚下。从小就听父辈讲他们是明代大儒宋濂的后人,在他们家乡有不少有关宋濂的传说。非常可惜,她于1988年回河北故里寻根的时候,村中祠堂、碑记和家谱等都已经被毁荡然无存,为此她还到过杭州、四川等地寻根,但都没有结果。后来通过网络,她认识了家谱专家柳哲先生,终于与宋濂故里的后裔取得联系,购买了《宋濂全集》、《宋濂评传》等,称赞宋濂重教苦学、大公无私、乐善好施等等精神都很值得我们后人敬仰。 
据悉,宋濂后人宋孝祥、宋来今、宋冬谷、宋文明、宋秀兰和有关专家赵文卿、李彩标、张兴根、柳哲等还发起在成都、重庆、北京、浙江等地“寻找宋濂墓寻找宋濂后人”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关活动,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另外,中国·商丘宋氏文化研究会、中国·宋氏商丘慈善理事会、中国·商丘宋氏宗亲理事会于今天召开座谈会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据该会会长宋孝祥介绍,宋濂是明代的文学大家,是宋氏家族的骄傲,他的道德文章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 
另据成都双流县原政协副主席王泽枋和地方志专家冯水木介绍,最近发现了于60年代出土的潘璋撰写的宋濂迁葬成都的墓志铭,现保存于四川省博物馆,它的发现对于恢复宋濂墓的重要依据。建于乾隆年间的潜溪书院是现在成都三中的前身。 
与会同志对宋濂生平与家世以及宋氏家庙保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暨宋氏家庙 
保护与开发座谈会在浙江兰溪举行  
  
2009年6月15日,是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日。作为宋濂后裔所在地的浙江兰溪市梅江镇党委、镇政府在兰溪梅江举行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暨宋氏家庙保护与开发座谈会。 
参加该次活动的领导有兰溪市文化局局长张志其、梅江镇党委副书记钱俊瑞、梅江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国富、国庆片片长刘金华、副片长柳金香、宋宅村党支部书记宋建卫、下溪前村党支部书记宋金苟以及宋濂研究会的宋来今、宋冬谷,来自浦江“江南第一家”的代表郑定财以及金华、兰溪的有关媒体、文物保护的部门的代表近50人参加了纪念座谈会。 

据该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国富介绍,梅江镇宋宅村、下溪前村分别为宋濂孙子宋怿、宋恺的后代,繁衍各地的宋濂后人接近上万人。该两村的宋氏家庙、太史第、开国文臣厅堂等纪念宋濂设施保存基本完好。但要保护好、开发好、宣传好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该镇已将宋氏家庙等列为兰溪市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宋濂后人宋来今、宋冬谷、宋文明、宋秀兰和有关专家赵文卿、李彩标、张兴根、柳哲等还发起在成都、重庆、北京、浙江等地“寻找宋濂墓寻找宋濂后人”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关活动,引起了各地媒体的广泛关注。 
另据成都双流县原政协副主席王泽枋和地方志专家冯水木介绍,最近发现了于60年代出土的潘璋撰写的宋濂迁葬成都的墓志铭,现保存在四川省博物馆,它的发现对于恢复宋濂墓的重要依据。建于乾隆年间的潜溪书院是现在成都三中的前身。 
与会同志对宋濂生平与家世以及宋氏家庙保护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开展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活动的倡议书 
宋秀兰(宋濂后裔)、柳哲(北京东方文化馆副秘书长)   

今年农历5月20日(公历6月15日)系明代著名学者、“开国文臣之首”、《元史》总裁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日。 
笔者系宋濂的恩师、元代著名学者、“儒林四杰”之一的柳贯21世孙,宋濂胞兄宋渊(其孙女嫁给柳贯孙子、笔者19世祖柳穟)的21世外孙,发起与海内外的宋濂后裔、宋氏宗亲以及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士,共同举办纪念宋濂逝世625周年的相关活动,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和支持。 
宋濂后裔聚居地在今浙江兰溪市梅江镇宋宅村、下溪前村等地。通过对宋濂的研究与纪念,以期加快对宋濂后裔聚居地的保护与开发。 
5月29日,笔者与兰溪市梅江镇党委书记陈志良、该镇党委宣传委员徐国富电话采访时获悉,该镇已经开始重视对宋濂祠堂的开发与保护,已将宋宅村的宋濂祠堂列为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多少令人感到欣慰。但略有遗憾的是,宋濂祠堂内的杂物仍未完全搬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有关部门与领导的重视下,宋濂祠堂将会焕然一新,迎接海内外的宋氏宗亲与观光者。 
据最近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日本人山川早水在100多年前著的《巴蜀旧影》一书中“宋濂墓”一节的记载:“据闻宋濂墓在城东五里净居寺庙内。其近旁有潜溪书院之处”。(其下古诗四十首,译者略)。 
笔者在宋濂逝世625周年纪念日发起在四川成都“寻找宋濂墓及其后裔”的活动,希望引起媒体的关注。 
宋濂,字景濂。出生于金华潜溪(今金东区傅村镇),后举家迁居浦江青萝山。少时就学于金华闻人梦吉。后慕名至浦江东明精舍从吴莱学,又游学于柳贯、黄溍之门。至元二年(1336),应浦江义门郑氏之聘,讲学于浦江青萝山下东明精舍。前后主讲席20多年。曾任浦江月泉书院山长。元至正九年(1349),被荐为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谢,隐居龙门山著书讲学。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取婺州,开郡学,聘为五经师。次年,应征至应天(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授太子经,修起居注。常侍朱元璋左右,以备顾问,明洪武二年(1369),任《元史》总裁官,书成,升翰林学士。四年,调任国子司业,次年升赞善大夫。太祖征召四方儒士,择少年俊异者入宫中文华堂肄业,命濂为师。六年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十年,致仕归里。 
宋濂勤奋好学,著作甚丰。系明代“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等。后人将其诗文合辑成《宋学士全集》75卷。文章不仅风行国内,当时在高丽、安南、日本等国亦广为流传。 
笔者建议如下: 
一、 在宋濂出生地的金华金东区、宋濂迁居地的浦江、宋濂祖籍地和后裔聚居地的兰溪宋宅村、宋濂卒葬地的四川成都等与宋濂有关的纪念地开展宋濂研究、纪念与宣传活动。 
二、 建议将宋濂祖籍地和后裔聚居地兰溪梅江镇宋宅村的宋濂祠堂和下溪前村的开国文臣厅堂和前屋的太史第等进行综合性保护与开发,将办在祠堂内的小厂尽早搬出,进行抢救性维修与保护,并进行宋濂生平事迹的陈列展览。 
三、 筹备成立宋濂后裔联谊会、宋濂研究会与宋氏宗亲会,建立宋濂研究与纪念的相关网站。 
四、 通过媒体对宋濂生平学术以及宋濂后裔聚居地宋宅村等村进行宣传。 
五、 组织宋氏宗亲到四川成都寻找与祭拜宋濂墓等,发起重修宋濂及其夫人子孙的相关陵墓与纪念设施。 
六、 在金东宋濂故居遗址与浦江青萝山宋濂故居遗址建立相关纪念设施。 
七、 发起重修宋濂后裔族谱,进行联宗修谱活动。 
八、 举办宋濂祠堂保护与开发座谈会。 
九、 通过媒体进行寻找宋濂后裔与征集有关宋濂研究资料与文物活动。 
十、 策划出版宋濂研究系列丛书和筹拍有关宋濂及其纪念地的宣传片。 
北京东方文化馆副秘书长、柳贯21世孙、宋濂21世从外孙柳哲于北京寻根居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