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早期中共党组织领导人宋幼准 |
宋幼准(1898-1977),名从则,郯城县港上镇港上村人,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 1924年,宋幼准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在济南读书期间,他目睹外敌入侵和军阀统治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开始关心政治,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1927年,从师范毕业回乡的宋幼准在郯城县马头镇参加国民党,次年被派往泰安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党务训练所受训,先后任郯城、临沂两县党部干事。 1929年冬,马头镇共产党员刘之言在郯城县立第三小学成立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临、郯、费、峄地区创建的最早的一个支部。支部建立后,刘之言便通过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宋幼准在刘之言的影响下,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并以国民党党员身份掩护刘之言开展工作,并于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9·18”事变后,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时任三小校长的宋幼准组织师生进行抗日宣传,举行游行示威到深夜,迫使国民党的县政府县长发电支援北平、天津、济南等地赴京请愿的学生。为抗日筹集资金,他还办画展售画、募捐。为唤起民众同仇敌忾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传达并宣扬中华民族神圣自卫的信念与热诚,宋幼准开办了农民夜校并亲自授课,还向民众教唱抗日救亡歌曲。 1932年,中共郯城县委在“三小”建立后,宋幼准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从事以四哨为中心的郯马暴动。在准备过程中因走露消息而中止。6月下旬,国民党警察突然包围“三小”,宋幼准和地下党员唐东华、孙镇国、胡维鲁等相继被捕被敌解送济南。审讯中,他顶住敌人严刑逼供,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抓不到任何证据,将他长期关押,直到1937年9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才获释。 宋幼准出狱后即根据组织安排回家乡参加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临郯地区各地纷纷成立抗日群众团体,宋幼准在港上镇组织了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25分团,并积极筹建抗日武装。不久临郯青年抗日义勇队成立,1938年10月编入八路军苏鲁支队。 宋幼准参加部队后,先后任供给员、特务营副营长、鲁南军区事务股长等职,1941年转到地方做政权工作,先后任鲁南专署粮食科副科长、鲁南专署第一行署粮食科长、临沂县财粮科长、鲁南第三专署财粮科长、滋阳县长、滕县专署粮食局长、副专员等职。他工作勤恳,善于理财,在抗日战争的最艰苦阶段,曾用木版印制粮票,在党政机关建立节约粮食制度,保证了机关、部队的后勤供应。 解放战争中,宋幼准的家乡曾被敌军占领,家属受敌迫害。二儿子被还乡团杀害,妻子和女儿被抓走,三儿子在淮海战争中牺牲,但他以革命利益为重,毫不顾及个人得失,一人在滕县坚持工作,直到解放战争胜利。 1951年,宋幼准调任山东省财政厅监察处长,1953年调中央财政部监察司工作。1977年9月9日因病去逝。 正是:古郯儿郎胆气壮, 誓赶倭寇回东洋。 甘将身躯拼九死, 坐牢为国也荣光。 作者:林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