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志士仁人宋鸣珂
宋鸣珂(?—1 643年),生年不详;字泰如(《沂州志》记载为泰茹),晚号碧溪居士。明末沂州黎丘人;即今临沂兰陵县(原苍山县)向城镇黎丘村人。乃著名县令宋日就之子。《沂州志》记载:他“少嗜学,善书能文,激昂磊落”;“举不应第,退隐碧溪”(此处记载他“举不应第”,而也有方志记载他是明末岁贡生)。又据《临沂县志》等记载:他因为在镇压白莲教暴动中,进献三策有功,赏重金不受,授莱阳县知县。
他所处的时代,正值明朝末年,由于连年灾荒,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暴发,而官场日趋腐败黑暗。他不愿出仕做官,遂隐居于故乡碧溪馆,以田园菜圃,凿池养鱼为乐;并邀集当地志同道合的文人名士,以文学结社、诗酒唱和而消遣自娱。并将收获的蔬菜粮食等,赠送给族人和贫困乡邻食用。
明天启元年(1621年),山东钜野人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暴动,兵临邹(城)、峄(县),逼近沂州。明将杨肇基(字太初,时任沂州卫指挥)率兵前去峄县剿敌时,路过黎丘;相传宋鸣珂拦住杨肇基,进献了三条计策;肇基用了他的计谋,竟使占领峄县的白莲教暴动军队,不战而逃。但过了不久,暴动兵勇又聚集沂州、峄县之间。苍山向城乃是沂州西南门户,为免遭兵焚,他邀集文学社的同仁们商量对策,并把各家的护院丁勇集中起来,组织民众,结寨自保。他曾率领丁勇一百多人,奋勇击退来犯敌军。并且还多次巧施计谋,智退敌兵;使敌人不敢入境,从而保得一方平安。及至镇压暴动结束后,朝廷论功行赏,对他奖以重金,相传他没有接受,而被授予莱阳县知县之职。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明朝灭亡。他获知消息后,悲愤欲绝。于是穿戴朝服,遥望北京方向叩拜,并决定自杀,以身殉国。被家人和朋友劝说救下后,他从此杜门谢客,将自己封闭在小楼之上,以酒解愁。并拒不执行满清朝廷下达的“强制剃头令”,一直到死,既没剃过头,也没下过楼。其高风亮节,被时人誉为“志士仁人”。